我國財政風險的法律控制
一、財政風險的界定
所謂風險,是未來可能發(fā)生的危險。而財政風險是在財政領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目前我國財政界對財政風險的內涵,主要是從財政收支的角度進行界定的,核心問題在于財政的債務承受狀況、承受能力以及債務變動對財政收支平衡的危害。結合財政債務變動和中央財政的調控能力,一些學者又把財政性資金在各個部門、各層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配置結構及 其變動趨勢,也作為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內容。概括而論,當前我國的基本觀點認為,財政風險是指財政收支之間的不平衡關系以及財政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維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和國民經濟良好運行,從而造成社會危害的可能性。就其具體內容,大致可以按寬和窄兩個口徑劃分財政風險。
(一)窄口徑財政風險。即以財政赤字等財政直接負債衡量財政風險,主要指標是《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guī)定的“歐元區(qū)”成員單位的財政健全標準,即財政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財政赤字余額不能超過GDP的60%(國內稱之為赤字率和債務率)。2002年我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為3%,但我國財政赤字余額占GDP的比重還只有16%,由此而看,我國財政還有一定的舉債空間。
(二)寬口徑財政風險。
1.所有債務。這一指標主要由以下部分構成:國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帶來的風險、國有企業(yè)及國有資產經營帶來的風險、財政投融資帶來的風險、外債帶來的風險和社會保障支出帶來的風險。依照該標準使我國實際的財政風險遠大于財政直接負債規(guī)模。
二、對財政風險的控制手段之一:法律控制
對風險的處置方式有很多種類,法律控制是其中較為有效和直接的方式,而且對于財政這一關涉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領域,只有通過國家立法并且用法律的手段加以管理,才符合政治管理理論和立法法中規(guī)定的要求。
財政風險在各國的表現不盡相同,因此對不同的風險所采取的應對手段也略有差別,本文將從中國現階段的財政風險的體現,從應然和實際兩個角度來看對財政風險的法律控制的表現。
(一)綜合債務構成的財政風險的控制方式:調整納稅對象和納稅額
國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國有企業(yè)及國有資產經營、財政投融資、外債和社會保障支出帶來的風險是當前造成我國財政風險的又一主要原因,特別是國有企業(yè)。我國國有企業(yè)的現實問題很多,諸如經濟結構不合理、高負債率、低利潤率,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困難,國有企業(yè)多余職工的分流和再就業(yè),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無一不與財政有關。政企關系不清集中體現在企業(yè)與財政關系不清上,企業(yè)改革的各種風險必將形成財政風險。
94年稅改后,對于企業(yè)所得稅方面實現了內資和外資企業(yè)的統一,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卻依然是內外有別。對于國企,筆耕文化推薦期刊,國家實質上給予其很多優(yōu)惠政策,可是他們沒有充分利用,反而將這些機會發(fā)展成了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在我國加入WTO后,對于外資企業(yè)應該采取國民待遇原則,所以我們要更好地處理兩者之間平等互促的關系,在稅率的繳納和納稅對象的選擇上考慮多方因素,協調好關系,減少國企引發(fā)的財政風險。
(二)財政結構橫向層面的財政風險的控制方式:完善預算法
主要是預算外和體制外預算資金過大,意味著財力過于分散,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也因此大大削弱。我國目前的預算體制仍然相當薄弱,因此要加強預算硬約束,統一財政資金管理,實行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要增強其作為國家財力計劃的法律約束力和技術穩(wěn)定性,嚴肅預算編制,嚴格執(zhí)行預算。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部門預算編制試點,試行零基預算編制方法,這是增強預算約束力的有益嘗試。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多的預算外資金,正是因為我們采取的預算編制是綜合的,沒有分項目細化,從而使得預算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清晰明確地體現真正的統籌,在一定程度上為預算外資金的存在提供了“溫床”,導致財政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增加。
總之,通過法律手段來預防和控制財政風險是比較可行和有效的,也是法治社會和財政法治的必然要求,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大力推進,使我們的財政日益穩(wěn)健。
本文編號:750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qitalunwen/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