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雇農民工的城市勞動關系狀況與公平感研究
本文選題:受雇農民工 切入點:勞動關系 出處:《青年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本文基于北京市農民工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了受雇農民工的城市勞動關系狀況對其公平感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年輕的新生代受雇農民工不易形成社會公平感;勞動獲得相對較低不利于受雇農民工形成公平感;勞動保障完善有利于受雇農民工形成公平感;勞動強度相對較大不利于受雇農民工形成公平感。由此可以推斷,改善受雇農民工的城市勞動關系狀況,或許會成為提升農民工積極社會心態(tài)的重要突破口。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in Beij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urban labor relations of 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on their sense of fairness.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form a sense of social equity;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labor acquisi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a sense of fairness for employed migrant workers;Relatively large labor intensit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to form a sense of fairnes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the urban labor relations of 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promoting the positive social ment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首都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流動視角下的農民階層分化與社會關系構建研究”(14CSH012) 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北京近郊區(qū)城中村改造與外來人口管理研究”(13JDSHC01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412.6;F249.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海英;;農民工群體的社會態(tài)度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3期
2 李春玲;;各階層的社會不公平感比較分析[J];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3 李珂;;論勞動關系狀況對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約[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趙健杰;;公平與正義:勞動關系調整中的倫理維度[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賴偉軍;吳志明;;底層中國的主體性建構:一個研究評述[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汪建華;孟泉;;新生代農民工的集體抗爭模式——從生產政治到生活政治[J];開放時代;2013年01期
7 朱考金;城市農民工心理研究——對南京市610名農民工的調查與分析[J];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8 羅忠勇;尉建文;;挫折經歷、人力資本、企業(yè)制度與城市工人的社會不公平感 以10家企業(yè)工人的社會不公平感為例[J];社會;2009年02期
9 李培林;田豐;;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態(tài)度和行為選擇[J];社會;2011年03期
10 李培林;李煒;;農民工在中國轉型中的經濟地位和社會態(tài)度[J];社會學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蘭芳;徐光華;;體面勞動離我們有多遠?[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郭根山;劉玉萍;;提高城市中新生代農民工素質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0期
3 楊加成;秦啟文;孫嵐;;主動失地農民:基于社會分層視角的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4 杜毅;王孔敬;;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分類實施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5期
5 陳海英;;農民工群體的社會態(tài)度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3期
6 吳欽春;;從和諧社會視角考察社會保障的公平與效率[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丁建峰;;看得見的正義——行為經濟學的分配正義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郭根山;劉玉萍;;試論城市新生代農民工的素質提高[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牟果;毛艾琳;;北京市建筑工地農民工精神生活狀況分析[J];北京市計劃勞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李琦;;以政府采購方式推動農民工就業(yè)與培訓[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紀韶;;北京市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分析視角——對在北京務工的500個農民工家庭的跟蹤訪談數(shù)據(jù)分析[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2 閻志剛;;從管制到服務:對農民工公共政策及其問題的一種話語分析[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劉妍;;和諧勞動關系的道德調節(jié)[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郭軍;李雪艷;;市場勞動關系演變機理[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李明華;;新國富論:農民工教育發(fā)展是基本的國家利益是中國未來的國富源泉[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劉建洲;;公民權、階級形成與農民工問題的轉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7 李明華;;新國富論:農民工教育發(fā)展是基本的國家利益,是中國未來的國富源泉[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8 夏繪秦;李勤;;農業(yè)問題基本解決了,,農民農村問題還很嚴重——現(xiàn)階段對“三農”問題的理性判斷[A];2007經濟發(fā)展與構建和諧陜西論文集[C];2007年
9 陳少暉;;新合作主義:中國私營企業(yè)勞資關系整合的目標模式[A];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趙武陽;唐躍軍;蘇勇;;二元勞工市場、解雇保護與勞動合同法[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斌;《人民日報》中(1987-2007)農民工的話語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興杰;我國流動人口收入差距與犯罪率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徐彤;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的經濟效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吳慶華;城市空間類隔離[D];吉林大學;2011年
5 張霽雪;城鄉(xiāng)結合部的社會樣態(tài)與空間實踐[D];吉林大學;2011年
6 張世勇;生命歷程視角下的返鄉(xiāng)農民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孫麗璐;農民工的文化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姜文仙;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的動力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孫鵬;中國大都市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熊鳳水;流變的鄉(xiāng)土性:移植·消解·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經q
本文編號:170556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0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