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語音教學中傳統(tǒng)模式與動態(tài)圖像法的比較研究
本文是一篇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主要是關于俄語語音教學中傳統(tǒng)模式與動態(tài)圖像法的比較研究,詳情請看下面的介紹。
不論哪門語言,要達到交際的目的,都必須從語音學習開始。英國語音學家吉姆森曾對語音的重要性做過精辟的論述,“會講任何語言,一個人只需學會它的50% 一90% 的語法,1% 的詞匯便足夠用了,但語音知識卻必須近乎100% 的掌握”。由此可見,語音學習是外語學習的基礎,語音水平對外語語言能力的提高起著決定作用,任何人學習語言,必先得過好語音關,語音是聽、說、讀、寫、譯的基礎,語音教學是外語教學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
一、俄語語音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及其弊端目前俄語語音教學主要采用模仿法和對比法。模仿是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的行為的過程。生物學中的模仿是指通過觀察和仿效其他個體的行為而改進自身技能和學會新技能的一種學習類型。模仿在心理上是一個隨著感知進行再現(xiàn)或嘗試的過程。模仿可以分為有意模仿與無意模仿兩大類。有意模仿是模仿者有目的、主動的模仿;無意模仿并非絕對的無意識,只是意識程度相對比較低。模仿對外語教學中的語音教學有著尤其重要的意義,因為模仿是習得語言最有力的手段,離開了模仿幾乎可以說不可能掌握任何語言。通常外語語音教學使用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直接模仿指教師在不做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學習者無意識地進行模仿,學生反復跟讀,不斷重復,最終達到滿意的發(fā)音效果。在學生學習語音的過程中,他們不去考慮音是如何發(fā)出的,與已經(jīng)習得的母語近似音存在怎樣的異同,基本處于無意識地模仿狀態(tài)。反之,分析模仿法則需由教師在教授語音的過程中說明音位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特點,讓學習者自覺地、有意識地模仿。由于語音教學的目的通常只在于學生能夠?qū)嶋H學會發(fā)音,甚至不要求百分之百的純正,只要不影響交際即可,因此通過簡單模仿能夠正確發(fā)出的那些音位,使用直接模仿法也是可以的。而對另一些較難掌握的音來說,僅僅直接模仿就不夠了,應該讓學習者理解發(fā)音的部位和特點后再進行自覺模仿。在自覺模仿語音的過程中,學習者意識到自己的發(fā)音動作,能自覺控制自己的發(fā)音器官。為此,教師有必要簡略地介紹發(fā)音方法和發(fā)音器官的動作,必要時還須進行適當?shù)谋容^,要求學生在模仿過程中自覺調(diào)整發(fā)音器官的動作。在俄語專業(yè)課堂上,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法的影響和教師自身作為外語學習者的語音知識的限制,多采用直接模仿法,最典型的練習模式為“聽音一跟讀”,學習者在這種練習模式下無意識地進行模仿,一些對于中國學生并不困難的俄語語音采用此法習得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俄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其語音體系亦是千差萬別,中國學生學習俄語語音的難點在于俄語中的清、濁(如FI一6,一Ⅱ),軟、硬(如K—K ,T—T )成對輔音的發(fā)音和聽音辨析,以及一些漢語里沒有的如[P]音的發(fā)音,還有一些俄漢語中發(fā)音近似的音或音節(jié),如qi—,ji—T ,xie—me,ca—aa等,再有一些俄語里比較近似的音或音節(jié),如ma—c丑,II—T ,TH一ⅡH等,這些音和音節(jié)的掌握光靠簡單的模仿是不夠的,因此在俄語語音課堂上利用自覺模仿是必要的,而目前教學實踐中該法的運用卻并未達到理想的語音學習效果,這是由于教師或教科書中介紹的發(fā)音方法及發(fā)音特點多是文字說明,過于抽象,晦澀難懂,起不到指導學生正確發(fā)音的作用,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語音的積極性?梢哉f,目前俄語語音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在俄漢語近似音的學習過程中,除了模仿法,主要還采用對比法。對比法是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之一,運用于各個方面的語言教學。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葉發(fā)展起來的認知理論給予傳統(tǒng)的對比法新的詮釋。認知理論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其行為的信息加工理論為第二語言習得提供了廣泛的理論支持。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大腦對新的信息的吸收和加工是以舊的信息(知識)為基礎的,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新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外語)只有在舊有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母語)基礎上才能同第一信號系統(tǒng)相聯(lián)系。原有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一旦建立,筆耕文化推薦期刊,便有強大的保守作用,對新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建立能產(chǎn)生遷移,也能產(chǎn)生干擾,預防干擾的有效手段為充分利用正遷移,即對兩種語言進行對比。中國學生的發(fā)音基礎和聽覺基礎都是漢語的,在初學俄語時他們無法形成俄語的發(fā)音和聽覺體系,使得他們不能正確發(fā)音或者自身無法判斷所發(fā)之音是否正確,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模式的練習“聽音,跟讀”只會使學生盲目的無意識模仿,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在學習一個新的俄語音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會與發(fā)音相近的母語音建立聯(lián)想,在缺乏相關理論知識的情況下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如把俄語的清、濁輔音發(fā)成或聽成漢語的送氣、不送氣音,所以對兩種語言的語音體系進行對比,找出其發(fā)音方法及發(fā)音特點上的異同是很必要的,能夠使語音教學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目前為止,國外,尤其是俄羅斯關于語言對比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中重要意義的論著很多,理論基礎雄厚,但在俄漢語語音對比分析方面的專著還未發(fā)現(xiàn),對此進行的專門闡述也并不多,HBaHOB,A.H.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一書中對俄漢語語音進行了比較,Kacnrtartna,E.A.和HBaHOBa,M.A.在自己的副博士論文中都提及了俄漢語音對比對語音教學的重要意義,但這些研究相對于國內(nèi)的研究并不系統(tǒng)、全面。國內(nèi)對俄漢語語音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還是很充分的。趙作英在1985年出版的《俄語實踐語音、語調(diào)》和陳君華在1997年出版的《俄語語音學教程》都對俄語語音做了系統(tǒng)詳細地描述,同時對俄、漢語元音、輔音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前者還在書中配了大量直觀的俄漢語近似音靜態(tài)發(fā)音比較圖。諸葛蘋等在2001年出版的《俄漢語語音對比實驗研究》一書中著重從聲學角度對俄漢語音進行了比較。除上述專著外,近年來俄漢語音對比方面的論文也較多,其中包括:劉緋緋的《新視點下的俄語語音教學測量一信息技術應用設計的基礎》(《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7,24—27);張宏莉的《專業(yè)俄語語音教學之我見》(《社科縱橫》1997.3,71—72);張俊蓮,趙軍的《俄語語音教學淺談》(《函授教育》1999.4);鄭文東的《在語流中克服漢語語音對俄語語音的“負轉(zhuǎn)移”》(《俄語學習》,2006.3);何梅的《淺談俄語強化教學中的語音教學》(《俄語學習)2002.3);單榮榮的《順利度過俄語語音導論階段》(《俄語學習》,2005.1)。
本文編號:505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