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時機:學生需要的滿足
發(fā)布時間:2020-10-13 13:49
現(xiàn)在,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各種需要得不到滿足,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無法參與課堂,教師的說教仍然是課堂的全部,學生沒有發(fā)言權,教學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著。二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知識之間缺乏交流,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得不到合理表達,認知需要與情感需要受到了排擠。三是學生的選擇權受到了限制,他們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生活需要與成長需要得不到滿足。教學與學生需要的脫離,必然導致教育的異化。 我們知道,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著生命的交流與對話。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會出現(xiàn)無法預料的情況,即使教師能夠預設到課堂中的各種可能,如果不能給學生留下“生成”的空間,那么,這樣的教學也會扼殺掉課堂的生命活力。教學時機就是從學生的視角來把握住課堂中的各種“不確定”情形,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和生成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場或不在場,都能使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并且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各種可能。 簡單地說,教學時機就是在既定的教學時間內,一種有利于教學的關鍵時刻。它指向課堂的具體情境,并且在時間軸上不斷延伸,“由點及面”地推動著教學進程。教學時機的出現(xiàn)是一種“意外”,更是一種“驚喜”,它是開放性教學內容的體現(xiàn),折射出“共生共榮”的師生關系,使個體生命呈現(xiàn)出多樣性與靈活性。教學時機在創(chuàng)設、捕捉、利用與升華中,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使他們的智慧得以增長,情感得以陶冶。 本文分析了教學時機的涵義、特點等基本理論,并解釋了學生需要的合理性與價值所在,將教學時機的實踐意義置于學生需要之中,試圖緩和預設的教學過程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矛盾。
【學位單位】:湖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G42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文獻綜述
1. 國外相關研究
2. 國內相關研究
3.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反思
(三) 研究的意義與創(chuàng)新點
1. 研究的意義
2.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四)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 研究的思路
2. 研究的方法
二、教學時機的闡釋
(一) 教學時機的內涵
1. 時機——時間軸上的一個點
2. 教學時機——由點及面的教學
3. 教學時機與教學藝術、教學機智的關系
(二) 教學時機的特點
1. 必然性與偶然性
2. 開放性與指向性
3. 現(xiàn)場性與易逝性
4. 多因性與差別性
(三) 教學時機:“教”與“學”的相遇
1. “教”的時機:因勢利導
2. “學”的時機:順勢而上
3. 教學時機:“教”的時機與“學”的時機的統(tǒng)一
(四) 教學時機的立論基礎
1. 知識的不確定性:教學時機的認識起點
2. 教學的復雜性:教學時機的思維方式
3. 人的生成性:教學時機的實踐基礎
三、對“學生需要”的解讀
(一) “學生需要”產(chǎn)生的合理性
1. 學生的需要是一個有選擇地建構過程
2. 學生的需要與現(xiàn)實之間應該達到動態(tài)的平衡
3. 學生的需要應與其生活世界、經(jīng)驗世界相聯(lián)系
(二) “學生需要”的主要內容
1. 認知需要
2. 情感需要
3. 生活需要
4. 成長需要
(三) “學生需要”的價值所在
四、基于學生需要的教學時機的把握
(一) 學生需要之于教學時機的意義
1. 人的發(fā)展問題其實就是生命時間問題
2. 學生需要是教學時機的安身立命之地
3. 學生的需要使教學時機的運用具有藝術性
(二) 反思:課堂中教學時機的流逝及其原因
1. 學生問題意識的缺乏
2. 教師缺乏應變智慧
3. 教學過程的線性化
(三) 把握教學時機的主要條件
1. 開放的教學內容
2. “共生共榮”的師生關系
(四) 教學時機的運用: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
1. 時機的創(chuàng)設
2. 時機的捕捉
3. 時機的利用
4. 時機的升華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39251
【學位單位】:湖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G42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文獻綜述
1. 國外相關研究
2. 國內相關研究
3.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反思
(三) 研究的意義與創(chuàng)新點
1. 研究的意義
2.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四)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 研究的思路
2. 研究的方法
二、教學時機的闡釋
(一) 教學時機的內涵
1. 時機——時間軸上的一個點
2. 教學時機——由點及面的教學
3. 教學時機與教學藝術、教學機智的關系
(二) 教學時機的特點
1. 必然性與偶然性
2. 開放性與指向性
3. 現(xiàn)場性與易逝性
4. 多因性與差別性
(三) 教學時機:“教”與“學”的相遇
1. “教”的時機:因勢利導
2. “學”的時機:順勢而上
3. 教學時機:“教”的時機與“學”的時機的統(tǒng)一
(四) 教學時機的立論基礎
1. 知識的不確定性:教學時機的認識起點
2. 教學的復雜性:教學時機的思維方式
3. 人的生成性:教學時機的實踐基礎
三、對“學生需要”的解讀
(一) “學生需要”產(chǎn)生的合理性
1. 學生的需要是一個有選擇地建構過程
2. 學生的需要與現(xiàn)實之間應該達到動態(tài)的平衡
3. 學生的需要應與其生活世界、經(jīng)驗世界相聯(lián)系
(二) “學生需要”的主要內容
1. 認知需要
2. 情感需要
3. 生活需要
4. 成長需要
(三) “學生需要”的價值所在
四、基于學生需要的教學時機的把握
(一) 學生需要之于教學時機的意義
1. 人的發(fā)展問題其實就是生命時間問題
2. 學生需要是教學時機的安身立命之地
3. 學生的需要使教學時機的運用具有藝術性
(二) 反思:課堂中教學時機的流逝及其原因
1. 學生問題意識的缺乏
2. 教師缺乏應變智慧
3. 教學過程的線性化
(三) 把握教學時機的主要條件
1. 開放的教學內容
2. “共生共榮”的師生關系
(四) 教學時機的運用: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
1. 時機的創(chuàng)設
2. 時機的捕捉
3. 時機的利用
4. 時機的升華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琳;;海德格爾時間觀之方法論探幽[J];北方論叢;2006年06期
2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3 黃偉,謝利民;教學機智:跳蕩在教學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4 王曉東;許振國;;認知需要研究述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5 李剛,林國君,孫元濤;論課堂教學應變藝術的特征與功能[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王衛(wèi)華;;論教學機智的內涵[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6期
7 汪劉生;論教學機智[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8 文雪;扈中平;;論教育的時間內涵——時間不可逆的教育意義[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李允;李如密;;教學機智的意蘊、要求及修煉[J];教育科學研究;2008年06期
10 曹輝;堯新瑜;;教學機智:教師的專業(yè)追求[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2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祖兵;從“預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學導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石健壯;時空的教學意蘊[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3925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jiaoxuetheo/283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