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我心理對誠信的影響模式
一、引言
在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二十字”公民道德規(guī)范中,把“誠信”作為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一個重要方面提出來,“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誠信是社會發(fā)展的精神基礎,缺失了誠信,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就失去了精神支柱。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和現狀,對深入細致的探討和研究誠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信的本質是“知行統一”。誠實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實好善,講究信用。一個人是否誠信,是個體心理與社會狀況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自我是個體心理的核心。
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我根本不存在,我又怎么能有德行呢?”因此,有必要研究個體自我心理與社會因素對誠信的作用。
本研究中,以自我和諧與自尊作為自我心理的指標,自我和諧反映自我的內部一致性,自尊則反映個體對自我的評價。自我不可能在真空中發(fā)揮作用,必然會受到社會條件的影響,研究中又引入了個體對社會的評價以及個體的客觀條件,希望認識個體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對誠信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本研究調查了內蒙古地區(qū)多所高校一至四年級共818名大學生,其中男生182人(22.4%),女生631人(77.6%),文科456人(56.3%),理科354(43.7%),來自農村學生388人(47.5%),來自城市428人(52.5%)。
(二)工具
1.自我和諧量表自我和諧量表由王登峰編制,用于評定被試維持各種自我知覺之間的一致性以及協調自我與經驗之間關系的機能。’該量表包含3個分量表,本研究出于確保概念清晰的需要,只選用其中的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分量表。評分采用五分制,得分越高,自我與經驗越和諧,自我與實際上的經驗分歧越小。(本研究為解釋方便,統計時作反向計分處理。)本量表同質性信度為0.774。
2.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SES),量表共l0個項目,分數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本量表同質性信度為0.725。
3.大學生誠信水平調查問卷問卷由管文娟編制,分為誠信行為分問卷(24個題項)、誠信觀念分問卷(16個題項)。誠信行為包括大學生生活與學術誠信行為。誠信觀念問卷系由wrightsman編制的《人性的哲學量表》改編,包含他人值得信任和憤世嫉俗兩層含義。問卷采用李克特自評式六點量表計分,最低為1分,最高為6分。問卷得分高者表明其誠信度高?倖柧硗|性信度為0.835,誠信行為問卷信度0.803,誠信觀念問卷信度0.826。
4.自編問卷調查內容為社會和諧的程度、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信心,以及對我國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方面的滿意度。五分制計分,分數越高,被試對社會和諧的評價越高。本問卷同質性信度為0.791。為了解大學生的文化與經濟環(huán)境,調查了被試的父母文化程度與生活支出水平。
(三)數據統計與處理研究數據利用SPSS 13.0進行統計處理。
三、結 果
(一)自我和諧、自尊、社會評價、誠信觀念、誠信行為的相關分析從表1的相關分析所示,自我和諧、自尊、社會評價、誠信觀念及誠信行為之間均有顯著相關,經濟水平與自我和諧、誠信觀念間有顯著負相關,與誠信行為相關極顯著,家庭文化與社會評價有顯著正相關,與誠信行為有顯著負相關。
(二)各變量影響誠信行為的路徑分析為考察各變量間的關系模式,采用路徑分析技術進一步探索。根據相關分析結果,結合前人研究,提出假設模型,通過ANOS6.0檢驗,排除影響不顯著的路徑(家庭文化環(huán)境對模型的效應較小,且不利于模型解釋,被排除),建立如圖1所示的各變量對誠信行為的影響關系模型。從表3的擬合指數看,X/DF=2.070<5,NFI>0.90,RFI>0.90,RMSEA<0.05說明模型擬合觀測的效果良好,因此認為此模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觀測量間的關系。圖1所示對誠信行為的影響關系模型中顯示的各路徑系數均達到顯著(sig.<0.001),具體各預測變量對內生變量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整體效應如表2所示。自尊對社會評價的解釋量達到3% ,自我和諧、自尊、社會評價對誠信觀念的解釋量達到12% ,模型對誠信行為的解釋量達到27%。
誠信觀念和自尊對誠信行為的直接正效應非常顯著,經濟水平對誠信行為有非常顯著的直接負效應。自尊對誠信行為既有直接效應,也可通過社會評價影響誠信觀念進而影響誠信行為,自我和諧對誠信觀念的直接效應非常顯著,自我和諧對誠信行為只有間接效應,但整體效應較強。
四、討論自我和諧反映的是個體對自我經驗的開放度與寬容度,是自我內部和諧的反映。自我和諧的人對自己的情感、需求感受更真實,對自己能更理性接納。自尊高的個體對自己有較高的評價和較高的期望。從相關分析中發(fā)現,自我和諧與自尊的相關非常顯著,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同,對自我開放、接納程度更高的人對自己更認可,更傾向于自我實現。
自我和諧與自尊共同反映了自我心理的主要特征。本研究中誠信觀念反映的是個體對他人一般行為模式的估計,誠信觀念高的人對他人有更高的信任,對人際關系有良好的期待。反之,則認為他人不值得信任,對社會憤世嫉俗。
路徑分析中,自我和諧對誠信觀念有顯著直接效應,可以認為個體對自己的接納和開放程度對個體對他人和人際關系的認識影響較大,一個對自己更包容的人對他人也更包容。這一結果與李波,李朝霞等對社交焦慮的研究相近。自尊對社會評價的直接效應顯著,對自己評價較高的個體,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可程度也高。社會評價對誠信觀念有顯著直接效應,個體認為社會環(huán)境越差,對他人誠信和對人際信任的期待越低。自尊對誠信觀念只有間接效應,且間接效應較低,自尊更強調一個人對自己能力、價值的評價,它預測個體對他人和人際環(huán)境認識的能力不強,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
自我和諧與社會評價對誠信觀念有顯著直接效應,說明個體對自我的接納程度與個體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程度影響個體對人性和人際信任的判斷。
誠信觀念對誠信行為有較好的預測能力,這符合心理學中知與行的關系,這與Wrights.誠信觀念既對誠信行為有直接效應,也是自我和諧與社會評價影響誠信行為的中介變量。自我和諧通過誠信觀念對誠信行為有間接正效應。社會評價也通過誠信觀念對誠信行為有間接效應,社會大環(huán)境越好,個體誠信行為越多。自尊對誠信行為有顯著直接效應,自尊水平越高的人行為中誠信程度越高。
經濟水平對誠信行為有顯著負效應,即經濟水平越高,筆耕文化傳播,誠信行為越少,經濟水平越低,誠信行為越多。結合相關分析,經濟水平與社會評價相關較低,但與誠信觀念和誠信行為卻有顯著負相關,可見某人經濟水平高并不意味著他更認可社會,人際環(huán)境信任度高,也許經濟條件越好,更容易不誠信,或經濟條件越高的人對社會公平與人性的認可越低。
“由于追逐利益是人活動的一個強大動力,因之,利益的算計也就有意無意地成為人們行為抉擇的重要原則之一。”于是,人們很可能為了利益而背信棄義。
綜合以上,可以試圖作一概括,即自我和諧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社會環(huán)境越和諧、越公平,個體對他人和社會的誠信評價越高,相應地誠信行為也越多,其中,自我和諧和自尊是誠信的根源,社會現實條件影響其對誠信的作用。
本文編號:482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