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我國師范大學辦學定位的話語分析
本文選題:師范大學 + 辦學定位; 參考:《教師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在新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擴張和教師教育體系急劇變革的脈絡(luò)中,師范大學的辦學定位發(fā)生了重要的轉(zhuǎn)變。通過對43所師范大學辦學定位的分析,刻畫了我國師范大學辦學定位的整體樣貌。具體而言,把自身定位為綜合性大學的有19所,定位為師范大學的有11所,定位為綜合性師范大學的有5所,另有6所沒有明確表述,可見師范大學的辦學定位及其身份已經(jīng)產(chǎn)生分化。通過對師范大學辦學定位變遷的環(huán)境分析,認為辦學定位變化的動力來自于兩個分層原則,首先是在中國集中式教育管理體制下由政府制造的分層,其次是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由市場競爭形成的分層。這是"小政府、大市場"的新管理主義思想的實踐。令人可惜的是,在這種政府和市場的合力與角力所形成的對師范大學的管理體制中,學術(shù)資本所具有的治理力量明顯不足,從而使得大學的辦學定位缺乏對"大學"和"師范大學"本身使命的反思與承擔,更多的是從比較角度尋找大學的定位與身份認同。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harp change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orientation of normal universities has undergone an important chan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rientation of 43 norm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epicts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particular, there are 19 universities that identify themselves as comprehensive, 11 as normal universities, 5 as comprehensive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6 as not explicitly stat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orientation and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has been divid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hange of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normal universit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change of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comes from two stratification principles, firstly, the stratification made by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centralize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The next is the stratification formed b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 This is the practice of "small government, big market" new managementist thought. Unfortunately,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normal universities formed by the resultant force and strugg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the governing power of academic capital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As a result,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lacks the reflection and commitment to the mission of "university" and "normal university", and it is more likely to look for the orientation and identity of the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4BMZ090)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59.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東升;;話語分析必然走向批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2 黃會健;冷占英;顧月秋;;話語分析的建設(shè)性轉(zhuǎn)向——從批評話語分析到積極話語分析[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01期
3 彭建蓉;林俐;;價值觀在話語分析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年05期
4 陸恩;;國外話語分析研究綜述[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年07期
5 劉紅艷;李悅娥;;話語分析諸方法對比分析(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10期
6 丁愛蘭;;淺談積極話語分析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研究狀況[J];綏化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陳婧;;話語分析研究綜觀[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06期
8 李亞明;從《話語·心理·社會》看話語分析[J];綏化師專學報;1995年04期
9 尹璐;;批評話語分析與積極話語分析的對比研究[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英語教學);2014年01期
10 李粟;;從話語分析的角度看英文平面廣告勸誘力的實現(xiàn)——解讀廣告中作者和讀者身份及相互關(guān)系的建構(gòu)[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周靜敏;;活躍在法律實踐領(lǐng)域的話語分析[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閻志剛;;從管制到服務(wù):對農(nóng)民工公共政策及其問題的一種話語分析[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語篇”概念——《語篇,語境,,前語篇——話語分析中的關(guān)鍵問題》介紹[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魯曼俐;;話語分析與外語聽力教學[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輯)[C];2012年
5 徐曉葉楠;林丹華;;“神奇的心靈捕手”:對華語影視作品的心理醫(yī)生形象建構(gòu)策略的話語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劉津;多向度的話語分析[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2 顧曰國;話語研究縱橫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陳力丹;深刻地理解新聞[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4 美國加州洛杉磯Loyola法學院教授 國際法律語言學家學會第五任主席 皮特·逖爾斯瑪 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 黃萍 譯;語言理解之于司法體系至關(guān)重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賀愛軍;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D];蘇州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玉娟;心理學中的話語分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曉雯;基于社會文化背景的初中科學教科書話語分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3 劉青;“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反腐新聞的話語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段羽佳;醫(yī)療改革的媒介鏡像[D];山西大學;2015年
5 王楠;從話語分析角度對中美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講演的對比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文青;事故報道語篇的積極話語分析:評價理論視角[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7 曾華;話語分析及其在國際關(guān)系研究中的運用[D];暨南大學;2007年
8 賴巧燕;話語分析與漢維翻譯[D];新疆大學;2013年
9 王玉芝;企業(yè)內(nèi)部商務(wù)會議案例的話語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10 鐘瑾;基于話語分析對幽默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8472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8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