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領導決策論文 >

基于參照點適應與意外之財的贏利效應解釋

發(fā)布時間:2020-11-11 04:11
   損失規(guī)避(Loss aversion)是決策行為的基本特點之一。Kahneman與Tversky的研究證明,面對輸贏金額與概率均相等的賭博游戲,被試大都不愿意參與。從價值曲線的角度解釋,是因為心理價值與物質價值并不是線性關系,而是類似S型的曲線關系,心理損失函數比心理獲益函數曲線更為陡峭。等額的損失與收益,前者的心理效用更大,所以,人們不會冒著損失的風險追求同概率的等值收益。后續(xù)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了損失規(guī)避是一種普遍存在且十分穩(wěn)定的現象。然而,在某種情況下,損失規(guī)避的原則也會被打破。比如,一個輸贏概率均為50%,損失與獲益值均為100元的賭博游戲,人們通常會拒絕參加。但如果此時被試被告知,已經參與了一次,并且贏了100元,第二局是否會繼續(xù)下注呢?前人的研究發(fā)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大都會繼續(xù)下注。研究者將這種先前贏利導致人們接受風險賭博的意愿增加的現象稱為贏利效應(house money effect,也譯為私房錢效應)或贏利沉沒(Sunk gains)。大量報道發(fā)現了贏利效應的普遍性。 目前,關于贏利效應的心理機制研究,最為權威的是芝加哥大學教授RichardThaler和Eric Johnson基于心理賬戶理論及其編輯原則的解釋:人們傾向將兩筆收益分開算,而將后繼的損失與之前的收益合并(如果后繼損失不大于之前的收益)。這樣,在首局獲益的情況下,決定第二局是否繼續(xù)下注的是“再贏100元”的渴望和“贏利從100元減少到0元”的恐懼之間的競爭,兩者從心理價值上是等值的。Thaler與Johnson在1990年發(fā)表的論文Gambling with the house money and trying to breakeven: The effects of prior outcomes on risky choice中全面闡述了這一思想,目前被引用超過1300次,是行為決策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然而,通過分析,我們認為Thaler和Johnson的解釋還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他們并沒有充分分析和檢驗參照點在連續(xù)決策中的變動規(guī)律,也缺乏驗證人們是否真的會按照編輯原則去理解連續(xù)決策的結果。 本文提出,贏利效應可以這樣去解釋:在贏利的情況下,后續(xù)的賭博中,賭注被視為來自之前的贏利,是意外之財,其潛在的損失不會造成較大的心理效用。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基于兩步賭博實驗范式,我們設計了四個相關的研究,共七個分實驗,征募了993名大學生進行情境決策判斷。得到以下結果: 1.研究一旨在檢驗Thaler和Johnson提出的編輯原則對贏利效應解釋的有效性。我們檢驗了人們在無記憶的前景理論框架(Prospect theorywithout memory frame),有記憶的前景理論框架(Prospect theorywith memory frame),快樂編輯原則框架(Editingrule frame)及贏利效應原始情境下的決策反應。結果表明,前三種框架下,均不能導致贏利效應。研究一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否定Thaler和Johnson的解釋; 2.研究二旨在探討在第二輪賭博中,參與者決定是否下注的決策參照點是當前狀態(tài)還是初始狀態(tài)。結果顯示,在首局贏利的情況下,人們會出現參照點適應(Reference point adaptation),即適應贏利狀態(tài),并以此作為新的決策參照點。人們傾向將第二局損失的結果理解為“輸掉之前贏來的100元”,而不是Thaler和Johnson推導的“贏利從100元減少到0元”;人們傾向將第二局贏利的結果理解為“又贏了100元”而不是“贏利從100元增長到200元”。該部分研究結果發(fā)表在SSCI雜志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上。 3.研究三旨在驗證賭博贏利與正常收入會開啟不同的心理賬戶,進而人們會因為不懼怕?lián)p失賭博贏利而愿意冒險。該部分一共包括三個分實驗。實驗一證明損失100元津貼比損失100元賭博贏利的心理效用更大;實驗二的結果表明,對于賭博贏來的前和正常收入,人們會有不同的消費傾向—相比于生活津貼,人們更愿意將賭博贏利用于奢侈品消費;實驗三證明如果賭資來自“正常收入”心理賬戶,人們通常會拒絕輸贏概率均為50%,損失與獲益值均為100元的游戲,而當賭資被視為來自“意外之財”心理賬戶時,接受這種不具吸引力游戲的人數會顯著增加。這一系列的實驗結果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們的猜想。該部分的結果發(fā)表在行為決策權威雜志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上。 4.研究四中,我們考察對于贏利效應原始情境的不同編輯方式對決策行為的預測。結果顯示,對第二局賭博結局的認知能夠顯著預測決策者繼續(xù)下注的意愿。該部分結果已投稿至決策研究權威雜志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研究結論: 1.贏利效應是一個穩(wěn)定的現象,意外的收益能夠顯著增加人們尋求風險的意愿; 2.首局獲益情況下,決策者在判斷第二局是否下注時,參照點發(fā)生上移,以當前狀態(tài)而不是原始狀態(tài)作為判斷的依據,因此贏利效應可被視為是損失規(guī)避原則的違背; 3.人們會將賭博贏利視為意外之財,與正常收入儲存在不同的心理賬戶。意外之財的損失不會帶來太大的心理效用,即人們并不那么心痛意外之財的損失,這是贏利效應真正的心理機制; 4.決策者對于連續(xù)決策結果的認知很大程度上能夠預測其將做出怎樣的選擇。 研究創(chuàng)新點: 1.大膽質疑贏利效應的權威解釋,并綜合參照點適應與意外之財的心理賬戶理論,做出全新的解釋。同時,對于連續(xù)決策中參照點適應及價值曲線斜率變化的研究,為將前景理論的運用從單次決策拓展到連續(xù)決策提供了思路; 2.首次區(qū)分出決策者在連續(xù)決策中,對本次決策結果的理解與對連續(xù)決策總體結果的理解是兩個不同的認知過程,且只有對本次決策結果的認知才對當下決策有預測作用。
【學位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C934
【部分圖文】:

曲線,值函數,權重函數


第四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圖1. 值函數與決策權重函數(Kahneman & Tversky, 1979)前景理論博大精深,值函數與決策權重函數更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比如,商場總喜歡在商品的標簽上標注原價,就是給消費者錨定一個參照點,而現價相比原價低,給消費者造成占了便宜的感覺,進而增加消費意向;在人際交往中,記住一個人的壞很容易,而記住一個人的好很難;人們很容易反目成仇,卻不容易化干戈為玉帛,也是因為獲益曲線斜率小于受損曲線的斜率。在醫(yī)學領域,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從價值曲線的視角解釋焦慮和抑郁。從價值曲線上看,與正常人相比,抑郁者的參照點上移,即他們會將正常人認為平常的事感知為損失,并產生負性情緒

基于參照點適應與意外之財的贏利效應解釋


三種人群的價值曲線比較

價值曲線,價值曲線,參照點


式為喜悅或不喜悅;預防定向將目標式為痛苦或不痛苦[36]。例如,對于學為學好英語,將來更容易獲得出國的外國友人進行交流等,關注好的結果如果英語沒學好,就會失去可能的出就會很困難,關注壞的結果有沒有避點設定方式存在差別(見圖3)。假如A為參照點(曲線實線部分),在朝向(如僅達成一半,到C點),仍然體驗,以B為參照點(曲線虛線部分),從,仍然體驗著X2的心理損失,感受著痛描述出促進-預防定向的概念本質。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彭嘉熙;張石磊;苗丹民;;“幸!毙畔⒌膫鬟f與感悟[J];醫(yī)學爭鳴;2012年05期

2 張鋒;楊業(yè)兵;彭嘉熙;苗丹民;;解釋水平視角下的自己-他人沉沒成本效應差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年03期

3 陽志平,時勘,王薇;試評覬尼曼經濟心理學研究及其影響[J];心理科學;2003年04期

4 李愛梅;凌文輇;方俐洛;肖勝;;中國人心理賬戶的內隱結構[J];心理學報;2007年04期

5 張文慧;王曉田;;自我框架、風險認知和風險選擇[J];心理學報;2008年06期

6 朱莉琪,皇甫剛;不確定情境中的決策心理——適應與認知[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5期

7 李紓;畢研玲;梁竹苑;孫彥;汪祚軍;鄭蕊;;無限理性還是有限理性?——齊當別抉擇模型在經濟行為中的應用[J];管理評論;2009年05期

8 彭嘉熙;苗丹民;彭開男;肖瑋;;自我框架對即時、延時決策的影響[J];人類工效學;2012年04期



本文編號:28787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anlilunwen/lindaojc/28787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3f1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