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情境下特質-狀態(tài)自我控制對風險決策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8-22 07:29
【摘要】:成功的自我控制能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失敗的自我控制會使我們易于做出風險決策,并且在經(jīng)歷了風險決策之后,會對隨后的選擇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損失情況下個體更傾向于風險尋求,在收益情況下傾向于風險規(guī)避。自我控制可以分為特質自我控制和狀態(tài)自我控制兩種類型。特質自我控制對人的影響比較穩(wěn)定,而狀態(tài)自我控制會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本研究探究了特質自我控制和狀態(tài)自我控制對風險決策的影響,以及在經(jīng)歷了不同的風險之后的自我控制個體的決策差異。研究一探究的是特質自我控制對風險決策的影響,分為實驗1和實驗2。研究一首先利用特質自我控制量表中所測得的特質自我控制得分,將被試分為特質自我控制高分組和特質自我控制低分組,接著使用杯子任務范式來測量被試的風險決策。實驗1假設風險決策受到特質自控水平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并且與不同的風險水平和反饋結果有關。該實驗采用的是特質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風險水平(風險不利,風險有利)×反饋結果(贏,輸)三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其中特質自我控制屬于被試間變量,風險水平、反饋結果屬于被試內變量。結果表明,在經(jīng)歷過風險不利反饋結果為輸、風險有利反饋結果為贏、風險有利且反饋結果為輸?shù)惹闆r后,低特質自我控制個體的風險決策要顯著高于高特質自我控制個體的風險決策。實驗2假設在不同反饋時間下,風險決策受到特質自控水平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并且與不同的風險水平和反饋結果有關。在該實驗中加入了反饋時間這一被試內變量,將反饋時間分成即時反饋(0.5s)和延遲反饋(1.5s),采用了特質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風險水平(風險不利,風險有利)×反饋結果(贏,輸)×反饋時間(即時反饋,延遲反饋)四因素混合實驗設計。結果表明,在特質自我控制組中,不論高特質自我控制還是低特質自我控制,在經(jīng)歷過風險有利反饋結果為贏且在反饋時間為即時反饋時,低特質自我控制組和高特質自我控制組的風險決策都比延遲反饋時下產(chǎn)生的多。研究二探究的是狀態(tài)自我控制對風險決策的影響,分為實驗3和實驗4。研究二首先采用經(jīng)典的跨期決策任務范式來測量狀態(tài)自我控制水平,根據(jù)在跨期決策任務中求得的AUC值,將被試分成高狀態(tài)自我控制組和低狀態(tài)自我控制組,隨后采用杯子任務范式,對高狀態(tài)自我控制組和低狀態(tài)自我控制組自我控制組的風險決策行為進行測量。實驗3假設風險決策受到狀態(tài)自控水平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并且與不同的風險水平和反饋結果有關。該實驗采用狀態(tài)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風險水平(風險不利,風險有利)×反饋結果(贏,輸)三因素混合實驗設計,結果表明,低狀態(tài)自我控制個體在經(jīng)歷了風險不利反饋結果為贏和風險不利反饋結果為輸?shù)臈l件后,其所做出的風險決策要顯著高于高狀態(tài)自我控制個體。實驗4假設在不同的反饋時間下,風險決策受到狀態(tài)自控水平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并且與不同的風險水平和反饋結果有關。該實驗則采用了狀態(tài)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風險水平(風險不利,風險有利)×反饋結果(贏,輸)×反饋時間(即時反饋,延遲反饋)四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即時反饋時間為0.5s,延遲反饋時間為1.5s,結果表明,在狀態(tài)自我控制低分組中,在經(jīng)歷了風險有利反饋結果為輸?shù)臈l件后,在即時反饋后所做的風險決策要顯著大于延遲反饋后所做的風險決策;而在狀態(tài)自我控制高分組中,在經(jīng)歷了風險不利反饋結果為輸?shù)臈l件后,在即時反饋后所做的風險決策要顯著大于延遲反饋后所做的風險決策。本研究結果表明,不論是個體的特質自我控制還是狀態(tài)自我控制,個體在賭輸?shù)那闆r下均會產(chǎn)生風險尋求,在賭贏的情況下則會產(chǎn)生風險規(guī)避;在有利條件之后均會產(chǎn)生風險尋求,在不利條件之后則會產(chǎn)生風險規(guī)避,并且低自我控制個體的風險決策行為要顯著多于高自我控制個體,說明了在此風險決策下存在框架效應。受反饋時間的影響,不論是特質自我控制個體組該是狀態(tài)自我控制個體,在即時反饋下的風險決策顯著高于比延遲反饋的風險決策,說明即時反饋使個體在加工信息的時候不夠完善而產(chǎn)生沖動行為,此外,受特質自我控制以及即時反饋的影響,在風險決策中,熱手謬誤更容易產(chǎn)生,受狀態(tài)自我控制以及即時反饋的影響,在風險決策中,賭徒謬誤更容易產(chǎn)生。實驗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將特質自我控制和狀態(tài)自我控制區(qū)別開來,進而探究對比了二者對風險決策的影響,并且對反饋階段的反饋時間進行了劃分,以探究自我控制個體在經(jīng)歷不同的反饋時間、風險水平以及反饋結果后的風險決策特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C934;B848.8
【圖文】: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3.2 實踐意義自我控制是人類在生活發(fā)展中必須具備的能力,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到人們在進行風險性決策時的行為,研究自我控制能力水平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有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指導風險決策實踐的時候,更多的運用自我控制能力來控制風險決策行為。此外,人們總是傾向于認為事物間是存在相互關系的,并對事件的判斷反應不足或者是反應過度。因此,對賭博情境下的知覺研究還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本研究從特質自我控制和狀態(tài)自我控制兩個方面來對個體的風險決策行為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不論是在特質自我控制還是狀態(tài)自我控制上,低自我控制個體都更加傾向于產(chǎn)生風險決策行為,并在即時反饋上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風險決策行為。本文研究了風險決策的影響因素,有效的理解了賭博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賭徒謬誤現(xiàn)象和熱手謬誤現(xiàn)象,對避免風險性決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股市投資、吸煙成癮以及賭博行為的研究具有借鑒意義,也提高了個體的風險決策能力。
圖 2 實驗 1 流程圖先使用 Eprime2.0 和微軟公司的 EXCEL 進行了預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首先剔除未反應次數(shù)超過總試次 5%的被試。險水平,反饋結果作為自變量,風險決策為因變量做描述析。具體結果見表 2 和表 3風險水平下,高、低特質自我控制被試在不同反饋結果中的賭博決計結果(M SD)(n=30)不利 有利贏 輸 贏 輸0.08 ±0.04 0.09 ±0.04 0.10 ±0.02 0.11 ±00.05 ±0.04 0.06 ±0.04 0.07 ±0.04 0.08 ±0質自控水平×風險水平×反饋結果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n=
告知被試將會隨機抽取其一次的選擇結果作為額外獎勵。實驗流程見圖 2。圖 2 實驗 1 流程圖3.1.3 結果所有結果先使用 Eprime2.0 和微軟公司的 EXCEL 進行了預處理,再使用SPSS17.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首先剔除未反應次數(shù)超過總試次 5%的被試。以特質自我控制水平,風險水平,反饋結果作為自變量,風險決策為因變量做描述統(tǒng)計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具體結果見表 2 和表 3表 2 不同風險水平下,高、低特質自我控制被試在不同反饋結果中的賭博決定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M SD)(n=30)不利 有利特質自控 贏 輸 贏 輸?shù)头纸M 0.08 ±0.04 0.09 ±0.04 0.10 ±0.02 0.11 ±0.02高分組 0.05 ±0.04 0.06 ±0.04 0.07 ±0.04 0.08 ±0.04表 3 特質自控水平×風險水平×反饋結果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n=30)df F P風險水平 (1,30) 11.00 0.003**反饋結果 (1,30) 7.17 0.012*風險水平* 特質自控 (1,30) 0.13 0.72反饋結果 * 特質自控 (1,30) 0.08 0.78風險水平 * 反饋結果 (1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C934;B848.8
【圖文】: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3.2 實踐意義自我控制是人類在生活發(fā)展中必須具備的能力,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到人們在進行風險性決策時的行為,研究自我控制能力水平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有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指導風險決策實踐的時候,更多的運用自我控制能力來控制風險決策行為。此外,人們總是傾向于認為事物間是存在相互關系的,并對事件的判斷反應不足或者是反應過度。因此,對賭博情境下的知覺研究還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本研究從特質自我控制和狀態(tài)自我控制兩個方面來對個體的風險決策行為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不論是在特質自我控制還是狀態(tài)自我控制上,低自我控制個體都更加傾向于產(chǎn)生風險決策行為,并在即時反饋上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風險決策行為。本文研究了風險決策的影響因素,有效的理解了賭博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賭徒謬誤現(xiàn)象和熱手謬誤現(xiàn)象,對避免風險性決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股市投資、吸煙成癮以及賭博行為的研究具有借鑒意義,也提高了個體的風險決策能力。
圖 2 實驗 1 流程圖先使用 Eprime2.0 和微軟公司的 EXCEL 進行了預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首先剔除未反應次數(shù)超過總試次 5%的被試。險水平,反饋結果作為自變量,風險決策為因變量做描述析。具體結果見表 2 和表 3風險水平下,高、低特質自我控制被試在不同反饋結果中的賭博決計結果(M SD)(n=30)不利 有利贏 輸 贏 輸0.08 ±0.04 0.09 ±0.04 0.10 ±0.02 0.11 ±00.05 ±0.04 0.06 ±0.04 0.07 ±0.04 0.08 ±0質自控水平×風險水平×反饋結果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n=
告知被試將會隨機抽取其一次的選擇結果作為額外獎勵。實驗流程見圖 2。圖 2 實驗 1 流程圖3.1.3 結果所有結果先使用 Eprime2.0 和微軟公司的 EXCEL 進行了預處理,再使用SPSS17.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首先剔除未反應次數(shù)超過總試次 5%的被試。以特質自我控制水平,風險水平,反饋結果作為自變量,風險決策為因變量做描述統(tǒng)計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具體結果見表 2 和表 3表 2 不同風險水平下,高、低特質自我控制被試在不同反饋結果中的賭博決定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M SD)(n=30)不利 有利特質自控 贏 輸 贏 輸?shù)头纸M 0.08 ±0.04 0.09 ±0.04 0.10 ±0.02 0.11 ±0.02高分組 0.05 ±0.04 0.06 ±0.04 0.07 ±0.04 0.08 ±0.04表 3 特質自控水平×風險水平×反饋結果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n=30)df F P風險水平 (1,30) 11.00 0.003**反饋結果 (1,30) 7.17 0.012*風險水平* 特質自控 (1,30) 0.13 0.72反饋結果 * 特質自控 (1,30) 0.08 0.78風險水平 * 反饋結果 (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維海;印男;李迷娣;陳t
本文編號:280043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guanlilunwen/lindaojc/280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