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建筑的觀眾人數(shù)指標研究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number of users is the basic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museum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recent years, the Green Building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entral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designed many national and world geological museums. The reasonable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exhibition hall is actually the limit number of people who can watch the exhibits without any influence. It is a definite value, which needs the designer to use reasonable method to determin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sig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ctivities of people"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and combines the research of the space pattern of the exhibition hall, quantifies the audience scale under the different behavior mod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ore accurate museum audience quantity. Based on the ergonomics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in the exhibition hall by studying the behavior pattern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layout of the exhibition hall, and obtains a set of reasonabl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audience size index by using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 In this field, the Green Building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entral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done a number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has had certain experience and opinions. During his postgraduate studies, the author has spent more than a month in academic exchanges in Europe. I visited some well-known museums, hoping to combine the first-han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ask or revise the previous methods, and adopt the methods of integrat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mathematics,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verifies the museum in Hubei province, and tries to solve the blank in the design of the museum.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TU24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偉;朱娟麗;;杭州近代工業(yè)博物館低碳化改造設計[J];工業(yè)建筑;2011年08期
2 周有芒;;GC口腔科學博物館[J];建筑創(chuàng)作;2011年09期
3 陳偉;阮成建;;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低碳化改造設計[J];施工技術;2011年14期
4 陳偉;;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改造加固設計與施工[J];建筑技術;2011年06期
5 唐克揚;;于內(nèi)外動靜之間: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中的空間議題[J];建筑學報;2011年07期
6 王飛;王瑋;;當代地質(zhì)遺跡博物館建筑形態(tài)設計理念探析[J];城市建筑;2011年07期
7 胡興華;徐一鳴;;不垮的家園——記青川地震博物館設計[J];四川建筑;2011年03期
8 鄭恬辛;水潤宇;許松華;苗淼;王欣斌;;普利茲克建筑獎原來如此[J];建筑創(chuàng)作;2011年09期
9 斯特凡·胥茨;;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設計[J];建筑學報;2011年07期
10 Daici Ano;;GC口腔科學博物館[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洋;;博物館與城市文化建設[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閆濤;;微博時代的博物館數(shù)字化建設——讓博物館鮮活地來到觀眾身邊[A];創(chuàng)意科技助力數(shù)字博物館[C];2011年
3 李麗;;淺析免費開放后博物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A];湖南省博物館學會2010年會暨博物館免費開放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毛雅琴;;適應免費開放新形勢努力提升博物館的服務水平[A];湖南省博物館學會2010年會暨博物館免費開放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迎接第34個國際博物館日暨“博物館致力于社會和諧”座談會[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0年第2期(弘揚長城文化 致力社會和諧——紀念“5·18國際博物館日?保C];2010年
6 劉超英;;北京民辦博物館的創(chuàng)辦與發(fā)展[A];當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7 郝亞鐘;;論我國博物館的法律地位[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程京生;;淺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發(fā)展博物館[A];數(shù)字博物館研究與實踐(2009)[C];2010年
9 王春艷;;博物館的發(fā)展方向[A];數(shù)字博物館研究與實踐(2009)[C];2010年
10 陳建宇;;對免費開放后博物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A];湖南省博物館學會2010年會暨博物館免費開放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錢益匯;關于高校博物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N];中國文物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車濤 蔣瑋 楊智偉;太原博物館:一串“紅燈籠”照亮千年歷史[N];發(fā)展導報;2011年
3 意飛;美國加拿大的博物館建筑和設計[N];中國建設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邸銘旭;免費時代博物館發(fā)展路在何方[N];友報;2009年
5 王勇超;破解民辦博物館發(fā)展難題[N];中國文物報;2009年
6 記者 陳朝霞;“寧博將成我國博物館發(fā)展榜樣”[N];寧波日報;2009年
7 ;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N];中國稅務報;2010年
8 王大方 馬曉麗;內(nèi)蒙古舉辦學習貫徹《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座談會[N];中國文物報;2010年
9 杜永梅;北京地區(qū)博物館發(fā)展喜憂參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鄭貝妮;博物館發(fā)展呼喚高層次文博人才[N];中國民族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鞠葉辛;文化消費與當代博物館建筑設計理念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宋江濤;珠三角地區(qū)當代博物館設計的地域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周飛強;博物館的悖論[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4 孟慶金;現(xiàn)代博物館功能演變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薛軍偉;藝術與博物館[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6 傅玉蘭;博物館群運作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段陽萍;中國西南民族地區(qū)不同類型生態(tài)博物館的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8 艾進;中國城市遺址類博物館開發(fā)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9 蔡祥軍;基于符號編譯和知識學習的博物館觀眾行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10 方華;政策和公眾需求與當代英國藝術博物館的管理[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源鏗;基于“兩觀三性”思想的博物館創(chuàng)作立意及其表達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鄭聰;博物館建筑公共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3 郭凡;博物館建筑的觀眾人數(shù)指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劉珍君;“潮宏基”珠寶博物館的建筑設計看地域文化對建筑的影響[D];汕頭大學;2011年
5 屈天鳴;地質(zhì)公園博物館建筑設計相關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趙冬霞;我國博物館序廳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7 郭晨;北京地區(qū)民辦博物館個性特征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2年
8 王鶴北;交流美學與博物館行為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9 蔣晟;博物館商品營銷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李帥;企業(yè)博物館展陳設計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5849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35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