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王船山的性習關系論述評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08:55
【摘要】: 有關王船山性習思想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問世。但如何在貫通其哲學思想體系的基礎上,完整而準確地把握船山性習關系思想的內(nèi)涵,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本文嘗試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從闡釋性、習范疇的內(nèi)涵入手,深入闡述二者間的相互關系,并對這一思想作出恰當?shù)臍v史定位。這是一項遠未做好的工作,本文試圖作出一份微薄的創(chuàng)新和思考。 首先,對性、習范疇進行界定和梳理。其一,闡釋了性的內(nèi)涵。船山的性論是建立在哲學氣本論的基礎上的,認為人性是仁義理智之理和聲色臭味之欲的統(tǒng)一體。他把人性置于天、人、物的關系中加以考察:人性本源于命,命是真實無妄的自然法則,而性是與人的主體意識相聯(lián)系的;人、物皆有性,但人性不僅有異于物的生理結構和機能,而且人有道德理性,更重要的是,人性具有不斷創(chuàng)生的性質(zhì)。其二,闡釋了習的內(nèi)涵。習范疇大致有兩重含義:一日習染,二日習行。習染系指人在后天經(jīng)驗活動中,不自覺地受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習染中,人是被動的;習行是指人自覺主動地從事生活和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人在倫理道德方面的學習、受教、踐行等活動,,習行之習是兼知、行而言的,包括求知的活動和對于知識的實踐和實行。 其次,闡釋性、習間的關系,包括三個基本命題:“繼善成性”、“習與性成”和“性日生日成”。前者是借題發(fā)揮,即賦予儒家經(jīng)典的舊命題以新義;后兩者是別開生面地自立其義,將其思想濃縮為兩個嶄新的命題。“繼善成性”,是指人自覺承繼天道之善,并以此為根據(jù),通過主動地習行,積淀、凝聚為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習與性成”重在強調(diào)人性的形成對于習的依賴性:其一,習是貫通“先天之性”與“后天之性”的橋梁;其二,所習不同,后天之性亦表現(xiàn)出巨大差異。成善還是為惡,關鍵取決于后天之習!靶匀丈粘伞睆娬{(diào)的是人性形成的過程性和創(chuàng)生性。人的天性是在后天之習中逐步展現(xiàn)和發(fā)展的,性“未成可成,已成可革”,這為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強調(diào)主體在成性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最后,對王船山性、習關系思想進行歷史評價。王船山在習的動態(tài)展開過程中對性、習關系進行辯證分析,認為性和習處于一種既相互規(guī)定又相互生成的關系之中,這一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性習關系論的最高成就。然而,船山的人性論沒有完全割棄性善論的尾巴,且他所說的習,雖然有習行之義,但僅局限于個人倫理道德方面,尚不具有人類的社會歷史實踐的意義,受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影響,他也無法對天道與人道、自然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但船山在探討性習關系中所蘊涵的辨證智慧以及強調(diào)人在成性過程中的主體能動作用,對于我們今天深入理解教育理論中的有關命題和加強道德教育主體性建設不無啟迪。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24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冬;;語用學框架中的語境思考[J];外語學刊;2007年04期

2 沈曉陽;體制正義論[J];攀登;2002年05期

3 佛秀芳;白光元;;對發(fā)展縣域文化的幾點思考[J];攀登;2006年05期

4 周道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民生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有關思想的啟示[J];攀登;2006年06期

5 來君;;試論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異化及歸位[J];攀登;2007年02期

6 拉毛措;;藏族婦女教育歷史回顧[J];攀登;2007年04期

7 陳名財;;以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和諧[J];攀登;2008年01期

8 包毅;;“普世價值”的意識形態(tài)陷阱及其批判[J];攀登;2009年03期

9 孫淑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應謹防五種錯誤傾向[J];攀登;2009年05期

10 李文峰;劉榮軍;;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及其價值意蘊[J];攀登;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顏杰峰;;黨內(nèi)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劉效民;韋秀遠;;墾區(qū)城鄉(xiāng)一體化跨越發(fā)展的理論研究[A];黑龍江墾區(qū)現(xiàn)代化大農(nóng)業(yè)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專輯上冊[C];2009年

6 劉忠權;;對城市弱勢群體“話語政治”的一種探討——以Z市某街區(qū)廣場毛澤東話語角為例[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7 郭金鴻;;道德責任與構建和諧社會[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8 彭傳華;;“豈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論王船山對孝的倫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秦越存;;解決現(xiàn)代西方倫理危機的實踐哲學進路[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何巧云;;論明朝休寧儒學之興盛[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2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5 劉艷清;清代“六書”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8 王強;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利益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現(xiàn)代探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型[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范斯義;創(chuàng)新型學校內(nèi)涵式發(fā)展四維模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紅娟;日偽統(tǒng)治時期東北稅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白雪;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形態(tài)的大眾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崔淑芳;高清海人學理論探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曲盛男;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李燕;需要理論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丁鳴;論人類發(fā)展的生態(tài)文明向度[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潘雙華;基于兩型社會的科技創(chuàng)新價值取向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740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26740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9f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