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7-07 03:19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跨文化語用學研究。但以往的研究主要著眼于跨文化語用的對比研究,目的是找出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從而避免跨文化語用失誤。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即漢語受到西方語言文化(主要是英語)影響而形成的語用變異形式,研究重點從中英語言文化差異轉向語言文化接觸與融合。另外,本文研究立足點是漢語國際教育,即從漢語國際教育的角度關注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的使用狀況和教學應用。研究路徑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了解留學生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的使用情況,再將調查結果與《漢語聽說教程》系列教材及漢語母語者的語用表達作對比分析,從而在教學應用方面提出教學建議。分析結果表明,在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的使用上,三者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總體而言,留學生在語言生活中偏向使用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漢語母語者則以傳統(tǒng)型表達為主,但對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的使用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漢語教材在語用功能表達式的選用上出現失衡現象,教材中大部分表達都是傳統(tǒng)型,對漢語跨文化語用變體的重視度不高。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從教材編寫和教師教授兩方面提出了九點教學策略,認為教材編寫者應該深入了解時下語言狀況,尊...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56405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傳統(tǒng)型和跨文化語用變59%
“熟悉一長輩”“熟悉一晚輩”“陌生一(本文中的“陌生”關系是指從未見過次。長輩既指年長者,也指上級、師長等或具有平級關系的人;晚輩既指年齡比上六種關系對不同類型的功能性表達式化語用變體型表達分別在功能性教材中出現的功能表達式將一一納入統(tǒng)計中(數)。一、教材中的功能表達式統(tǒng)計情況(....
圖1.3傳統(tǒng)型和跨文化語用變體型功能表達式所占比例
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漢語跨14%語聽說教程》上冊、下冊稱呼語、招呼用語、道別稱贊用語、稱贊應答語、63個,跨文化語用變體
圖1.5傳統(tǒng)型和跨文化語用變
陌生—晚輩致謝應答語熟悉—晚輩謝什么呀1稱贊用語熟悉—長輩媽媽萬歲!媽媽是世界上有心疼我,能做您的兒子想得真周到,世上只有媽寶。1熟悉—平輩稱贊應答語熟悉—平輩熟悉—晚輩少耍貧嘴1/認真點兒,這感嘆語熟悉—平輩天哪1(三)《高級漢語聽說教程》上冊、1.兩冊書中出現稱呼....
本文編號:405640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yuyanyishu/405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