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中猴類形象與金猴面具之淵源
發(fā)布時(shí)間:2024-12-01 04:37
《山海經(jīng)》開篇即敘述了猴類聚居的巴蜀山脈,因而,猴類形象及其寓意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guān)。甲骨文中的"夒"字像是一只正要搔首弄姿的猴子。先秦文獻(xiàn)猴字異名近30種!渡胶=(jīng)》中猴類形象分為狌狌和白猿等,這種半獸半神古圖形象,不僅是古巴蜀人崇拜的偶像,而且為金沙遺址之金猴面具的制作提供了參照系。三星堆、金沙出土的金面具與古埃及、遼國(guó)陳國(guó)公主金面罩不僅工藝不同,且有不同的用途和文化內(nèi)涵,因而是自成體系的古巴蜀黃金文化。
【文章頁(yè)數(shù)】:6 頁(yè)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hào):4013546
【文章頁(yè)數(shù)】:6 頁(yè)
【部分圖文】:
圖2“夒”字像是一只正要搔首弄姿的猴子
在遠(yuǎn)古時(shí)代,古人最早將“猴”寫成“夒(náo)”,甲骨文中的“夒”字像是一只正要搔首弄姿的猴子(如圖2)。東漢許慎在《說(shuō)文》中的解釋是:“夒,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8]!奔坠菍<依钚⒍ㄕJ(rèn)為“此字在甲骨文中寫為猴形,既代表殷人的某位高祖,也代表獼猴和神祇”[9]1903-191....
圖3 蔣本狌狌
(三)禺類形象圖4胡本白猿
圖1-1賀蘭山史前巖畫“猴臉”神像
《山海經(jīng)》中各種猴類圖像及其寓意與華夏文化必然有一定聯(lián)系,新石器時(shí)代出土的文物(巖畫)上就出現(xiàn)了猴類的圖形(如圖1-1),猴類造型在后世文物(巖畫)還多有展示(如圖1-2)。圖1-2“紅山文化猴神玉面”
圖1-2“紅山文化猴神玉面”
圖1-1賀蘭山史前巖畫“猴臉”神像在遠(yuǎn)古時(shí)代,古人最早將“猴”寫成“夒(náo)”,甲骨文中的“夒”字像是一只正要搔首弄姿的猴子(如圖2)。東漢許慎在《說(shuō)文》中的解釋是:“夒,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8]!奔坠菍<依钚⒍ㄕJ(rèn)為“此字在甲骨文中寫為猴形,既代表殷人的某位高祖,也代表....
本文編號(hào):401354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shull/40135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