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派對尼采學說的接受
發(fā)布時間:2020-08-12 12:37
【摘要】:20世紀40年代,戰(zhàn)國策派可謂接受尼采思想最為活躍的文學團體,其代表成員陳銓、林同濟不僅直接翻譯尼采作品,撰寫一系列關于尼采的研究論文,涉及政治、歷史、哲學、文學幾個方面,積極接受與傳播尼采思想。結合當時社會大環(huán)境,戰(zhàn)國策派對尼采學說的幾個重要主題進行改造運用:由尼采“超人”說提出英雄崇拜;由“權力意志”提出“力”的哲學與“民族意識”,進而提出“民族文學運動”、“盛世文學”;在“酒神精神”的啟發(fā)下闡釋了文學三母題,即“恐怖”、“狂歡”與“虔恪”;受尼采“永恒輪回”思想的啟發(fā)而提出其基本的歷史觀念,即當時的局勢是“戰(zhàn)國時代的重演”。 尼采思想對戰(zhàn)國策派的影響甚至延伸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中,體現(xiàn)在振聾發(fā)聵的格調、哲理化詩意化的語言、意味雋永的象征手法三方面。對尼采學說的文學性書寫的最突出代表是陳銓,他常常在其小說戲劇中借某一人物的談論、話語來直接表達尼采思想,或者直接插入自己的尼采式議論;陳銓還塑造一系列正面、反面兩種類型的“超人”形象,傳達他所理解的尼采“超人”、“權力意志”思想。 尼采學說是一種高揚生命的學說,但出于一種救亡圖存的功利性動機,戰(zhàn)國策派對尼采學說的接受并不是將其作為一種生命哲學來接受的,而是突出了其政治性,各個成員本身個性及研究方向不盡相同,導致在接受尼采學說過程中,也會存在差異。同時戰(zhàn)國策派的文化救亡思路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尼采文化批判的道路。 戰(zhàn)國策派對尼采學說的接受,是尼采學說中國接受、影響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起到了鼓舞抗戰(zhàn)的直接效果,其對傳統(tǒng)文化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批判頗具獨到之處,但其主要成員于書齋中缺乏對政治局勢的深刻認識,懷有比較極端的民族意識,對尼采學說的理解有時會流于表面或有失偏頗,加之外在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不僅導致自身在文學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獲得應有的肯定積極的評價,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尼采學說被誤解的程度。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206.5
本文編號:2790546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20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樂黛云;;尼采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張許平;;《野玫瑰》的人物原型初探[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3 袁繼鋒;;戰(zhàn)國策派研究述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王學振;戰(zhàn)國策派思想述評[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楊清芝;雷海宗的中國文化周期說[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6 王學振;陳銓的“民族文學運動”[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7期
7 黃懷軍;;論陳銓對尼采的接受[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張輝;后臺休息與粉墨登場[J];讀書;1998年11期
9 李歐梵;;評《陳銓:異邦的借鏡》[J];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01期
10 黃懷軍;尼采解讀在中國的演變[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3期
本文編號:279054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wenxuell/279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