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文學交流及其理論建構(gòu)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05:36
【摘要】: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社會空前動蕩,思想?yún)s空前活躍,成為中國歷史上繼先秦諸子爭鳴以后第二個思想解放的時代,思想的大解放刺激了文學的發(fā)展,文學進入了自覺時代,尤其是南朝文學高度發(fā)達,北方文學則一方面由于戰(zhàn)亂頻仍,另一方面由于少數(shù)民族入主,文化相對來說落后,文學發(fā)展更不能與南朝同日而語,不過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并不能對北朝文學在南北文學交流中的作用一筆抹殺。 當時雖然南北交戰(zhàn)頻繁,但是南北之間交流卻幾乎不曾中斷,大體說來南北交流方式有“邊境上的商旅貿(mào)易”、“南北士人流亡”、“戰(zhàn)爭中疆域變更和人員遷移”、“南北使臣交聘”四種,這些交流活動雖然不是以文學交流為目的,但是文學活動作為當時最為有效的溝通形式客觀上存在于這些交流活動中。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北朝文學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tài),隨著孝文帝一系列漢化舉措的實施,北方文化開始迅速發(fā)展起來,文學出現(xiàn)興盛局面,本土培養(yǎng)出溫子異這樣的著名作家,受到了南朝統(tǒng)治者的青睞。魏征在《隋書·經(jīng)籍志》中說得好,“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zhì)。氣質(zhì)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于時用,文華者宜于詠歌,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若能掇彼清音,簡茲累句,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zhì)彬彬,盡善盡美也。”這段文字引述極多,說明南北文學的不同特色,但也可以這樣來考慮,正是由于“貴乎清綺的江左宮商”和“重乎氣質(zhì)的河朔詞義”才形成了中國文學健康的審美取向。 本文分四章,第一章是南北朝交流過程中的文學活動,證明當時雖然南北分治,但交流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在這些交流活動中存在文學交流;第二章是南北朝文學的碰撞及其理論互動,指出南北文學交流過程中文風的相互影響和文學理論的互動。第三章是南北文學融合的杰出代表,重點寫南北文學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兩位杰出代表庾信和王褒,兩位都是由南入北的士人,南北文學交流的成果在他們身上有集中體現(xiàn)。第四章是南北文學融合的初步成型及其理論自覺,南北文學交流到隋代隨著疆域和政權(quán)的統(tǒng)一初步形成規(guī)模,但是真正的融合需要到唐代才能實現(xiàn),唐初史臣批評了齊梁文學的錯誤傾向,但是也充分繼承了齊梁文學的優(yōu)秀成果,而且它們也反對對齊梁文學全盤否定的錯誤的文藝思潮,整篇文章試圖從南北交流的視角勾勒出南北文學和文學理論交流融合的概貌。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616093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允亮;南北朝文學交流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冉曉虹;魏晉南北朝時期南人北上的歷史考察[D];山西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61609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ll/261609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