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聽覺敘事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9-04-21 08:27
【摘要】:聽覺敘事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闡揚聽覺的藝術(shù)價值,針砭文學研究的"失聰"痼疾。由于漢語中缺乏相應(yīng)的話語工具,有必要創(chuàng)建與"觀察"平行的"聆察"概念,引進與"圖景"并列的"音景"術(shù)語。敘事中的"擬聲"或為對原聲的模仿,或以聲音為"畫筆"表達對事件的感覺與印象。視聽領(lǐng)域的"通感"可分為"以耳代目"和"聽聲類形"兩類,后者由"聽聲類聲"發(fā)展而來——聲音之間的類比往往捉襟見肘,一旦將無形的聲音事件轉(zhuǎn)變?yōu)橛行蔚囊曈X聯(lián)想,故事講述人更有馳騁想象的余地。聽覺敘事研究的一項要務(wù)是"重聽"經(jīng)典,過去許多人沉湎于圖像思維而不自知,"重聽"作為一種反彈琵琶的手段,有利于撥正視聽失衡導致的"偏食"習慣,讓敘事經(jīng)典散發(fā)出久已不聞的聽覺芬芳。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auditory narration lies in explaining the artistic value of hearing and criticizing the chronic illness of deafness in literary research. Due to the lack of corresponding discourse tools in Chinese,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the concept of "listening" parallel to "observation", and to introduce the term "sound scene" parallel to "picture". The "onomatopoeia" in narrative is either an imitation of the original sound or a "brush" to express the feeling and impression of the event. "synaesthesia" in the audiovisual 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replacing eyes with the ear" and "listening to the sound", the latter developed from "listening to the sound"-the analogy between sounds is often stretched. Once an invisible sound event is transformed into a tangible visual association, the storyteller has more room to gallop his imagination. In the past, many people indulged in image thinking and did not know themselves. As a means of rebounding the pipa, "heavy hearing" is conducive to correcting the "partial eating" habit caused by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audio-visual system and the audio-visual system. Let the narrative classics exude the smell of hearing that has long gone unheard.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
【分類號】:I0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千;;聲之有味:通感釋例考略[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2 劉成亮;;通感辭格在文學藝術(shù)欣賞中的作用[J];焦作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吳碩賢;聲音與聽覺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藝術(shù)科技;2000年03期

4 陳曉明;人欲的神話:狂歡式敘事與商業(yè)主義審美霸權(quán)——哲夫小說論略[J];文藝爭鳴;1998年02期

5 杰克·古迪,戶曉輝;從口頭到書面:故事講述中的人類學突破[J];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03期

6 江守義;敘事是一種評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王舒雅;;從敘事四要素談公文敘事和文學敘事的區(qū)別[J];文教資料;2008年34期

8 孟悅;隱喻與小說的表意方式[J];文藝研究;1987年02期

9 錢競;敘事學向價值意義地域延伸的可能性[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10 張國軍,廉少純;“不及”和“過”:寫人敘事要適度[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吳文薇;;啟蒙與催化——論新時期對西方敘事學的引進[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黃裳裳;;論文學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張傳彪;;對漢字語境下后現(xiàn)代解構(gòu)主義的思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慶璋 祖國頌 李曉寧 胡明貴 沈玉梅 莫立民;“文化詩學”研究論文集萃[N];文藝報;2004年

2 ;當下文學中的鄉(xiāng)村敘事和都市敘事[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圖像與聲音[N];文藝報;2001年

4 葉延濱;散文是什么[N];學習時報;2001年

5 洪治綱;文學果真多元化了嗎[N];文匯報;2003年

6 洪治綱;想像的匱乏意味著什么[N];文藝報;2003年

7 ;“網(wǎng)絡(luò)文學”與媒體敘事[N];中華讀書報;2002年

8 美周刊;捧讀一本厚重的美國藝術(shù)史[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 巴莫曲布嫫;“傳統(tǒng)指涉性”:民間敘事法制的發(fā)現(xiàn)[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10 李俊國;消費主義時代文藝的美學風格及其困境[N];中國藝術(shù)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兆榮;儀式譜系:文學人類學的一個視野[D];四川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明朝;本事、故事和敘事[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牟學苑;和而不同[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黃曉紅;敘事中的懸念[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吳源;第一人稱敘事:書信體與非書信體[D];黑龍江大學;2004年

5 陸愛華;大眾化時代女性寫作的狂歡化敘事[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程開成;論荒誕敘事[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7 肖鋒;論敘事作為修辭[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8 夏云;敘事虛構(gòu)小說視角的文體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9 田雪瑩;數(shù)字超文本小說的敘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莉莉;聯(lián)覺與轉(zhuǎn)換[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4年

,

本文編號:246201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ll/246201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033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