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片《廣西故事》對廣西形象建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01:18
【摘要】:201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近年來,廣西重視“講好廣西故事,傳播好廣西聲音”,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外形象傳播。專題片《廣西故事》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成為“講好廣西故事”的一個重要載體。專題片作為一種特殊的紀實性傳播媒介,特殊之處在于它是基于真實基礎上的再次建構,《廣西故事》透過鏡頭引領觀眾穿越廣西的歷史與現(xiàn)實,運用了大量具有廣西特色的符號對廣西形象進行建構。因此,該片中的廣西形象建構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本研究選擇《廣西故事》2016年3月19日開播以來至2019年1月1日的147集節(jié)目為研究對象,以定性分析為主,運用建構主義、符號學及其他相關理論,分析該片對廣西的形象建構及建構策略,探討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總結該片在區(qū)域形象建構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行性建議,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專題片中的形象建構。研究發(fā)現(xiàn),《廣西故事》中各類主題下的樣本數(shù)量不均衡,每個主題下的表達思路存在較為固定的模式。同時,影響主題構成的因素有:意識形態(tài)傾向、社會其他組織和個人、受眾群體。此外,《廣西故事》通過運用多元的題材選擇、故事化的敘事方式、復合的創(chuàng)作模式和豐富的鏡頭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策略對廣西形象進行建構。《廣西故事》中呈現(xiàn)出的廣西形象內(nèi)容豐富,涵蓋自然風光、城鎮(zhèn)風貌、歷史故事、民族文化、近現(xiàn)代文明、地方物產(chǎn)等多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廣西的歷史和現(xiàn)狀。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全局脈絡不清晰、缺乏鮮為人知的新元素、缺乏廣西現(xiàn)代形象的呈現(xiàn)。但總體而言,該片中的形象建構對廣西仍有諸多方面的積極意義,且對日后廣西的形象建構和文化傳播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圖文】:
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邐專題片《廣西故事》對廣西形象建構的研究逡逑(二)特寫鏡頭捕捉情感和豐富故事細節(jié)逡逑特寫鏡頭是指用近距離拍攝的方法,,把人或物的某個局部加以強調(diào),突出細節(jié),逡逑成強烈的視覺體驗,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寫鏡頭在《廣西故事》中被大量地逡逑用,在《稻作文化》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寫鏡頭共有以下幾處:在廣西區(qū)博物館里逡逑藏的廣西出土的稻作遺存文物大石鏟、陽光下稻田里的稻子、戴著斗笠挑著扁擔在逡逑田里勞作的村民、油茶、五色襦米飯、米粉。逡逑圖3-1《稻作文化》中的特寫鏡頭-稻子逡逑
圖3-1《稻作文化》中?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52
【圖文】:
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邐專題片《廣西故事》對廣西形象建構的研究逡逑(二)特寫鏡頭捕捉情感和豐富故事細節(jié)逡逑特寫鏡頭是指用近距離拍攝的方法,,把人或物的某個局部加以強調(diào),突出細節(jié),逡逑成強烈的視覺體驗,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寫鏡頭在《廣西故事》中被大量地逡逑用,在《稻作文化》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寫鏡頭共有以下幾處:在廣西區(qū)博物館里逡逑藏的廣西出土的稻作遺存文物大石鏟、陽光下稻田里的稻子、戴著斗笠挑著扁擔在逡逑田里勞作的村民、油茶、五色襦米飯、米粉。逡逑圖3-1《稻作文化》中的特寫鏡頭-稻子逡逑
圖3-1《稻作文化》中?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蓉;劉淑貞;;框架理論視閾下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研究——以《絲路,重新開始的旅程》為例[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2 金欣;鄭p
本文編號:269566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9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