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認知障礙亞可視腦損害的多模態(tài)定量MRI檢測
本文關鍵詞:血管性認知障礙亞可視腦損害的多模態(tài)定量MRI檢測,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貴陽醫(yī)學院》 2015年
血管性認知障礙亞可視腦損害的多模態(tài)定量MRI檢測
余暉
【摘要】:目的:分別采用定量氫質子磁共振波譜(1H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術、定量擴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術檢測血管性認知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大鼠和患者腦內代謝物絕對濃度和腦白質亞可視損害,以及磁敏感加權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檢測VCI患者腦內微出血的分布,探討各種定量MRI成像方法在VCI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度量指標和價值;并應用定量DTI檢測伴有運動和/或視覺功能障礙多發(fā)性硬化患者腦內亞可視損害,從而驗證定量DTI在檢測與神經功能障礙有關白質亞可視損害方面的可靠性。方法:1.采用改良四血管法復制VCI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宮檢測模型大鼠空間學習記憶功能變化,分別于建模后2周、1月、3月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大鼠進行1H-MRS和DTI掃描,活體波譜采用單體素PRESS(the 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 Sequence)序列,感興趣區(qū)包括海馬和部分視皮層、紋狀體,應用LCModel軟件計算主要代謝物包括N-乙酰天門冬氨酸(NAA)、肌酸(Cr)、肌醇(m I/Ins)、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γ-氨酪酸(GABA)和;撬(Tau)的絕對濃度;各組大鼠DTI數據采用基于體素分析方法(VBA)分析各向異性分數(FA)值下降的腦區(qū);最后用蘇木素-伊紅染色和尼氏染色檢測海馬區(qū)神經細胞的受損情況。2.對神經內科診斷腦小血管病且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的VCI患者9例、AD患者11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進行單體素PRESS序列1H-MRS掃描和全腦DTI掃描,應用LCModel軟件計算NAA、總肌酸(t Cr)、Ins、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x)、膽堿復合物(Cho)、GPC的絕對濃度;采用基于纖維束示蹤的空間統(tǒng)計分析(TBSS)方法分析FA值異常變化的區(qū)域,分別比較VCI組和對照組、AD組和對照組、VCI組和AD組的定量FA圖,尋找VCI患者FA值下降更為顯著的區(qū)域。3.選取頭顱磁敏感加權成像顯示微出血灶78例,篩選其中符合腦小血管病伴有認知障礙患者10例為VCI組,符合腦小血管病但無認知障礙患者21例作為對照組,按照CMB分布的解剖區(qū)域對其數量和嚴重程度分級進行評價,比較兩組腦葉型、深部腦組織型和幕下型CMB的數量和嚴重程度的差別。4.結合基于纖維束示蹤的空間統(tǒng)計分析(TBSS)方法和基于手繪感興趣區(qū)(ROI)的分析方法,對18例伴有運動和/或視覺功能障礙的復發(fā)緩解型多發(fā)性硬化患者和20例年齡匹配的健康志愿者進行多種度量指標如各向異性分數(FA)、平均擴散系數(MD)、軸向擴散(axial diffusivity,Da)和徑向擴散(radial diffusivity,Dr)的量化分析,同時將18例RRMS患者分為伴有運動和視覺功能障礙組(MS++)和僅伴有運動功能障礙組(MS+),比較兩組患者小腦、下縱行束、丘腦、胼胝體膝部、部分皮質脊髓束FA、MD、Da和Dr值的變化差異。運用配對設計資料的t檢驗分別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同變化,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結果:1.VCI大鼠建模2周后GABA、Glu、NAA的絕對濃度值下降,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VCI大鼠建模1月后NAA的絕對濃度值下降,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GABA、Glu的絕對濃度值恢復至正常水平;VCI大鼠建模3月后NAA、GABA、Glu的絕對濃度值均恢復至正常水平;VCI大鼠建模后2周未見FA顯著下降的區(qū)域,建模后1月FA顯著下降的區(qū)域主要為左側海馬、左側丘腦、雙側紋狀體和胼胝體,建模后3月FA顯著下降的區(qū)域擴大,主要為為雙側丘腦、雙側紋狀體、雙側內囊、胼胝體和右側扣帶。2.VCI與AD及正常對照組比較,VCI患者左側丘腦NAA絕對濃度值降低,后扣帶回Cho和GPC絕對濃度值升高,Glx絕對濃度值下降;AD患者左額葉Glx絕對濃度值降低,后扣帶回NAA絕對濃度值降低。VCI患者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VCI患者的腦白質骨架圖顯示廣泛的FA值下降,包括雙側輻射冠、雙側外囊、右側內囊、穹窿、胼胝體膝部和壓部、雙側丘腦、雙側矢狀層、雙側下縱行束、右側上縱行束、雙側扣帶和雙側鉤束;與AD組比較,VCI患者的腦白質骨架圖顯示左側前輻射冠和上輻射冠、雙側扣帶束和胼胝體體部的FA下降程度更明顯。3.VCI患者組腦葉型CMB的數量和嚴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CI患者組深部腦組織型和幕下型CMB的數量和嚴重程度與對照組的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多發(fā)性硬化患者表現為全腦白質纖維束包括小腦腳、輻射冠、外囊、視輻射、背側丘腦、皮質脊髓束、上縱行束和下縱行束、扣帶束、鉤束穹窿、矢狀層和胼胝體的FA值降低,基于解剖圖譜手繪ROI法發(fā)現RRMS患者運動和視覺的功能腦區(qū)FA值的降低、Dr值的升高更明顯,伴有運動和視覺功能障礙的RRMS患者丘腦和皮質脊髓束的FA值下降比僅伴有運動功能障礙RRMS患者更明顯。結論:1.VCI大鼠海馬區(qū)NAA的降低可能預示早期認知功能下降的發(fā)生,VCI大鼠海馬區(qū)Glu和GABA絕對濃度的動態(tài)變化反映了神經元功能的病理生理學變化,DTI可以動態(tài)檢測VCI大鼠多個與認知功能相關腦區(qū)的腦白質損害。1H-MRS和DTI有助于進一步闡述VCI認知障礙的發(fā)生機制。2.VCI患者左側丘腦NAA絕對濃度值降低,后扣帶回Cho和GPC絕對濃度值升高,Glx絕對濃度值下降,有助于VCI的診斷和與AD的鑒別診斷。DTI可以檢測VCI患者與認知障礙相關腦區(qū)的白質損害,有助于VCI的診斷;VCI患者左側前輻射冠和上輻射冠、雙側扣帶束和胼胝體體部的FA下降程度更明顯,可能有助于與AD患者的鑒別。3.腦葉型CMB及其數量對腦小血管病患者認知功能損害可能起到關鍵作用,對CMB的部位和嚴重程度進行評價可能有助于VCI的診斷;4.DTI可以檢測RRMS患者與運動和視覺障礙相關腦區(qū)的白質損害,從而驗證了定量DTI在檢測神經功能障礙腦白質亞可視損害方面具有可靠的價值。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貴陽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9.1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桂玲;張宗軍;張龍江;張敏;黃慶松;;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腦微出血的檢測及其與臨床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年01期
2 任海燕;陳旭;;腦微出血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3期
3 邢立紅;翟飛;張敬;薛蓉;;腦微出血灶與認知功能相關性的磁共振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3期
4 郭繡琴;肖葉玉;沈智威;徐志鋒;龐麗;尤克增;寧立波;吳仁華;;STEAM和PRESS序列對磁共振頻譜絕對定量的影響[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年06期
5 樓海燕;漆劍頻;張敏鳴;夏黎明;張梁;;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海馬的磁共振波譜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年3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曉莉;;吡拉西坦對老年血管性非癡呆認知功能損害的療效觀察[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年05期
2 徐志鋒;潘愛珍;肖葉玉;沈智威;龐麗;成小芳;郭秀琴;吳仁華;;正常人海馬短回波~1H-MRS0.5~2.05ppm區(qū)域特征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08期
3 鄧敏;李文彬;李梅;唐翠松;常城;;血管性癡呆左側額葉的磁共振波譜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8年09期
4 譚子虎;蘭漢超;楊瓊;陳軍;毛善平;査云飛;肖勝軍;;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磁共振波譜分析特點[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年05期
5 孫軍;邢偉;陳杰;丁玖樂;陳銅兵;;腎透明細胞癌瘤內出血的磁敏感加權成像初步研究及與病理對照[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4年02期
6 鄒南安;劉小紅;王愛華;劉鋒;李豐章;易國瓊;王奕;崔鋼;王敬鵬;;腔隙性腦梗死伴有認知障礙患者的頭顱MRI表現[J];江西醫(yī)藥;2014年11期
7 陳志章;黃勇華;王勇;楊思福;李雯;郭綺;;SWI在腦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5年02期
8 余暉;趙大聰;蒲偉;黃明明;沈桂權;方旭明;楚蘭;官志忠;;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腦微出血的評價及其診斷價值初探[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年05期
9 劉軍賢;王志東;黃潤霞;;缺血性腦血管病并腦微出血相關因素分析及認知功能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年11期
10 邸明明;石富銘;陳書閣;陳左然;王鐵軍;;腦微出血患者的認知狀況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年1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曹麗;不同亞型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的認知特征和磁共振波譜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解燕昭;~1HMRS在缺血性腦白質病變患者中的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李惠;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氫質子磁共振波譜和擴散張量成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陶永麗;急性小動脈閉塞型腦梗死患者發(fā)生腦微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D];鄭州大學;2014年
5 孔艷;血管源性輕度認知障礙的AD8、Cog12篩查及~1H-MRS特點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朱錫旭,鄭玲,王俊鵬,李林,田建明;磁共振氫質子波譜序列PRESS和STEAM比較[J];放射學實踐;2003年05期
2 王志康,孫建忠;~1H磁共振波譜的影響因素[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3年07期
3 趙芝弘;吳仁華;;磁共振波譜定量顱內腫瘤代謝物的方法及技術[J];醫(yī)學綜述;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曉航;陳丹娜;;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年01期
2 張婧;常誠;鄭艷;張?zhí)?姜亞軍;;中西醫(yī)診療血管性認知障礙方法社區(qū)應用思路[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3 馬潔;張云云;;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年09期
4 杜萬良;血管性認知障礙[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年04期
5 賈建平;應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斷標準的建立及臨床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4年01期
6 賈建平,魏翠柏;血管性認知障礙提出的臨床意義[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7 賈建平;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診斷和干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5年01期
8 劉力昌;李妍怡;;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近況[J];醫(yī)學綜述;2006年01期
9 韓恩吉;賈建平;;對“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診斷和干預”一文的商榷[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年05期
10 詹雪春;章軍建;;血管性認知障礙與氧化性損傷的關系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巧俊;;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解讀[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四次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次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賈建平;;血管性認知障礙共識[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錢來;徐運;;血管性認知障礙早期診斷分子靶志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孫琳;趙永波;;血管性認知障礙非癡呆[A];2011全國老年癡呆與衰老相關疾病學術會議第三屆山東省神經內科醫(yī)師(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5 賈建平;凌峰;吉訓明;;血管性認知障礙[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詹雪春;章軍建;;血管性認知障礙與氧化性損傷的關系研究[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王玲;張旭;;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腦血流灌注特點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唐詩;杜怡峰;;應重視對血管性認知障礙早期防治的研究[A];2013年全國老年性癡呆與相關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9 黃立宏;黃流清;趙忠新;;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病理生理學研究進展[A];第三屆中國睡眠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10 侯沛紅;李會琪;;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發(fā)現和診斷[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杜萬良 王蔭華;[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2 記者王丹;[N];健康報;2009年
3 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 賈建平 本報記者 曾令浩 整理;[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4 杜萬良 王蔭華;[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余暉;血管性認知障礙亞可視腦損害的多模態(tài)定量MRI檢測[D];貴陽醫(yī)學院;2015年
2 陳駿榮;中藥配合情志調攝對血管性認知障礙綜合康復療效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孫聿泰;電針結合認知訓練治療梗死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4 張海寧;血管性認知障礙大鼠腦突觸小體的差異蛋白質組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榮;補腎活血法對血管性認知障礙大鼠血管新生的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王賀波;皮質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表現、危險因素及其影像學特征[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藝;灸刺法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權恩莉;尼莫地平治療腦卒中后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周曉偉;溫陽通脈顆粒治療缺血性中風合并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脾腎陽虛型的臨床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王冬欣;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水平及其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蘇莉娟;益智靈方治療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6 吳楠;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葉酸及維生素B12水平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的關系[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史蕙青;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特征及其與神經再生相關性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8 孔波;原絡配穴為主治療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孫興華;原絡通經針法配合藥物治療非癡呆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李惠;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氫質子磁共振波譜和擴散張量成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血管性認知障礙亞可視腦損害的多模態(tài)定量MRI檢測,,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377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oufeilunwen/yxlbs/20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