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頓”法研究
【學位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B946.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的緣起、價值與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研究重點、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頓”法的思想淵源、理論前提及其可行性
第一節(jié) “頓”法的思想淵源
一、禪學史淵源
二、中土思想淵源
第二節(jié) “頓”法的理論前提
一、心性論思想
二、“不立文字”的語言觀
第三節(jié) “頓”法的可行性
一、定慧一體
二、“無念、無相、無住”
第二章 “頓”法的內涵、特征及其實現(xiàn)途徑
第一節(jié) “頓”法的內涵
一、何為“頓”法
二、“頓”與“漸”
三、“頓”與“學”
第二節(jié) “頓”法的特征
一、瞬時性
二、直達性
三、現(xiàn)實性
第三節(jié) “頓”法修持方式的革新
一、早期佛教的修持方式
二、“頓”法的修持
余論 “頓”法與中國的生命美學觀
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生命精神
二、“頓”法與生命的自我超越
三、“頓”法對后世美學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亮;趙翠華;畢國忠;;美國的《六祖壇經(jīng)》研究概述[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年04期
2 ;微評地帶[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7年04期
3 常亮;趙翠華;;《六祖壇經(jīng)》英譯本的總結與歸納[J];中外文化與文論;2016年01期
4 李天保;;永恒的禪宗學術經(jīng)典——《六祖壇經(jīng)》評介[J];求索;2010年12期
5 周武;;國際佛學會議綜述[J];法音;1989年05期
6 李存周;;從《六祖壇經(jīng)》看禪與文字禪[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02期
7 張澤寧;《六祖壇經(jīng)》中助動詞得、須、可、敢、能的使用法[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8 ;多語種《六祖壇經(jīng)》出版:中國佛教經(jīng)典首次規(guī);叱鰢T[J];中國宗教;2016年02期
9 宋偉華;;語料庫驅動的《六祖壇經(jīng)》三譯本比較[J];韶關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柳田圣山;俊忠;;《六祖壇經(jīng)諸本集成》說明[J];法音;1984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鑫鑫;《六祖壇經(jīng)》“頓”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
2 張舒翼;敦煌本《六祖壇經(jīng)》連詞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呂佩;《六祖壇經(jīng)》雙音節(jié)復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4 余玥;關于敦博本《六祖壇經(jīng)》惠能生平部分經(jīng)文的傳奇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張紅立;《六祖壇經(jīng)》版本及得法偈辨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5597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jlw/285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