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歷史論文 >

祭祀之禮與“敬”的觀念

發(fā)布時間:2020-08-10 06:17
【摘要】:在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話語體系中,人類不可或缺、需要大力培育的,莫過于“愛”與“敬”的情感。相比而言,關(guān)于“愛”(或“仁愛”)人們關(guān)注比較充分,而對于“敬”則相對認識不足,其實,敬與中國的祭祀文化聯(lián)系最為密切!熬础逼鹪从谌藗兊淖诮碳漓牖顒,較有濃重的神秘色彩,其后在西周時期憂患意識的影響之下,經(jīng)由周公等人的大力提倡之下,敬的觀念形成。在這一時期,宗教色彩淡化,人文精神愈發(fā)凸顯,社會教化功能得到提升!吨芏Y》就記載了大司徒以祭祀之禮教導百姓敬畏,這樣百姓就不會馬虎隨便。先秦儒家則進一步發(fā)展了敬的觀念,使其成為重要的道德德目,甚至上升到本體論這一高度!熬础迸c“愛”并重,是“人道之極”。“敬”在個人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治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做人與做事均需要敬,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不僅需要自身做到“敬”,發(fā)揮垂范的作用,而且也要教導百姓“敬”,從而起到穩(wěn)定社會秩序、教化百姓的作用!熬础敝饕菑募漓胫Y中產(chǎn)生的,它能夠培養(yǎng)百姓敬的觀念。祭祀之禮是為祈求神靈等超自然力量的庇護和福祉所進行的禮儀行為,具體表現(xiàn)就是以一定的儀式行為用禮物向神靈祈禱或致敬。最初的祭祀帶有巫術(shù)等神秘色彩,后漸次過渡,到西周時期以后尤其在孔子以后,祭祀的人文性質(zhì)越來越得到彰顯,更側(cè)重于道德與社會功能,并成為儒家禮文化的重要部分,有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作用。人們看到,通過祭祀可以使“民德歸厚”,培養(yǎng)百姓孝順、忠信等倫理價值觀念。因而,祭祀的道德價值得到日益的彰顯,并對后世人的價值觀確立起到了獨特作用。祭祀的歷史悠久,具體的起源已不可考,根據(jù)考古學的發(fā)現(xiàn),早期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中,未發(fā)現(xiàn)宗教信仰的痕跡,到了前氏族社會,原始初民相信萬物有靈,自然崇拜興起。祭祀對象總體上可分為:天神、地yG、人鬼。按照對象的不同,相應的祭品數(shù)量、種類、方法、時間等也不盡相同。在歷史發(fā)展的沿革過程中,相較于外在的儀式來說,參與者內(nèi)心的“敬”尤為重要。祭祀的內(nèi)核是敬。失卻了敬,祭祀只不過是一場儀式活動。先秦儒家敬的觀念可大致分為敬與愛親:敬愛;敬與做事:誠敬;敬與為政:敬事而信。此三者由個人出發(fā),至社會治理、為政層面均需要敬。在祭祀時,要“祭思敬”,并達到“祭如在”的狀態(tài),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對于統(tǒng)治者而言,祭祀和軍事,是國家大事,需審之慎之。對于普通百姓來說,祭祀關(guān)乎著“死”“終”的問題,是頭等大事。一方面,祭祀是人事,在這一過程中,全追思懷念祖先之情,穩(wěn)固家族團結(jié);一方面祭祀是鬼事,在這個充滿艱辛與不確定的世界里,出于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恐懼和希冀,人們祈求神靈能庇護、降福,故而對于個人和國家來說,祭祀都是影響生死存亡的大事。祭祀關(guān)乎中國人的價值信仰。謹慎的對待祭祀,對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教化百姓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對于今日的道德教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K89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青;從“展禽論祀”看周人的祭祀觀[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許凌云;先秦諸子倫理觀的歷史考察[J];孔子研究;1988年02期

3 趙伯雄;;先秦“敬”德研究[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曉瓊;先秦儒家“敬”論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永勝;先秦儒家“敬”觀念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王慧慧;春秋時期祭禮及其文化意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3 張文瀚;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敬”觀念[D];河南大學;2010年

4 肖連奇;《論語》中“敬”的多重意蘊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姜紅;荀子“敬一情二”思想新議[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8769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8769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a87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