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韓非對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及當代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0-08-01 21:47
【摘要】: [摘要]黃色文明(黃河流域文明)最顯著特點,就是先秦儒家提出的德治思想。這種德治思想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特定社會歷史背景下,由孔子首創(chuàng),中經(jīng)孟子發(fā)展,集大成于荀子后,變成了以“仁”為基本內(nèi)核和以“禮”為基本形式的思想體系。這是一個全面而又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大概說來如下:其一,在政治秩序上,它要求“正名”、“復禮”;其二,在選拔人才上,主張“舉賢與能”,強調(diào)個體道德素養(yǎng);其三,對執(zhí)政者要求上,強調(diào)“修身”、“垂范”等影響作用,以便通過“由內(nèi)到外”、“由己及人”過程從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內(nèi)圣外王”的道德境界;最后,在民眾治理上,強調(diào)“先富后教”、“先教后刑”,做到“明德慎罰”。這種德治思想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微觀邏輯點所支撐:1.法先王的復古思想;2.性善論的人性前提;3.為政以德的治國理念;4.以君主為主的德治對象;5.利益調(diào)和的統(tǒng)治策略;6.等級制的社會理想模式?傊,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是一種以“仁”為體(核心和價值目標),以“禮”為用(具體規(guī)范和手段),以“禮”達“仁”之“仁政”目標的思想價值體系。 然而,儒家這種以德治國思想?yún)s遭到了來自具有當時相似背景而又另辟治國蹊徑的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強烈批判。從總體上看,韓非對儒家德治思想所進行的批判集中在“不務(wù)德而務(wù)法”(《韓非子·顯學》)上,這既是他批判儒家德治思想的焦點、核心與中心點,也是他本人主張以法治國的焦點、核心與中心點。韓非針對儒家德治思想及其微觀邏輯點,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批判,即:1.以法后王來矯正儒家復古思想;2.以性惡論來質(zhì)疑儒家人性前提;3.以為政在法來批駁儒家為政以德;4.以排除君主來萎縮儒家對象范圍;5.以利益對立來反對儒家利益調(diào)和觀點;6.以“法律平等”來否定儒家等級特權(quán)。 就各自人性觀與治國方略的內(nèi)在邏輯而言,儒家在人性問題上都是持比較樂觀的態(tài)度,這種樂觀的人性觀深深影響了它在治國方略上側(cè)重于內(nèi)因——人的方面尋求哲學依據(jù)的必然性和堅定性。人性既然是善的,善性就是德性,那么作為人性主體的人就必定是有道德的,可以信賴,這樣,儒家在國家治理上就最終落腳于“為政在人”觀念上,篤信“為政在人”理念,重在人之“德”的建設(shè)上。反過來,這樣的理論結(jié)論又深化了儒家對人性善的認識。這也就是說,在儒家那里,人性問題與治國方略二者之間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深化的互為過程,其內(nèi)因邏輯推理如下:善→人可信→為政在人→人有“德”!

本文編號:27780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hengzx/27780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073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