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擴散與不擴散:當前國際防止核武器擴散中的爭論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10:23
【摘要】: 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了防止核武器擴散,國際社會進行了不懈努力。其中最典型的是建立了國際核不擴散體制。然而,冷戰(zhàn)后,核武器及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面臨新的形勢,核不擴散體制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 在此背景下,美國開始不斷強化其反擴散戰(zhàn)略。因此,在國際防止核武器擴散的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反擴散!安粩U散”與“反擴散”,前者是國際社會建立起的防擴散機制,后者是美國政府推出的新的防擴散戰(zhàn)略。本論文試圖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進行觀察和分析,因為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的發(fā)展是國際防擴散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并它有可能成為當前防止核武器擴散的另一途徑,F(xiàn)有的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和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都是當前國際防擴散努力的現(xiàn)實。而且,這兩者之間的互動也許將深刻影響國際防擴散努力的前景。 “反擴散”與“不擴散”的比較分析主要涉及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從理論層面出發(fā),第一探討合理性問題,探究反擴散與不擴散在觀念上的異同以及是否有共同的目標。就觀念而言,在反擴散與不擴散的背后反映的是制度主義與霸權主義的碰撞。雖然反擴散與不擴散體現(xiàn)了不同觀念指導下的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模式,但它們在所要達成的目標上存在共通點,它們都不愿意看到國際社會增加新的核武器擁有者,這也為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補充提供了可能性。第二探討合法性問題,審視兩者誰更符合國際規(guī)范。以國際法基本原則為依據(jù),不擴散體制具有不容置疑的合法性,是個多邊法治的核安全機制。而美國的反擴散戰(zhàn)略目前則存在較多的合法性爭議,其具體實施行動中的強制手段有違國際法基本原則,有單邊主義傾向,本質(zhì)上只是多邊參與的單邊強制。從實踐層面出發(fā),探討兩者的有效性問題,著重觀察兩者在實踐中的效果。理論與實踐都說明,當前國際防止核武器擴散中的這兩種途徑間的摩擦曲折在所難免。然而,對美國的簡單批判無助于認清反擴散戰(zhàn)略與國際核不擴散體制之間的關系,我們既要看到它們沖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們相互補充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國際防擴散體制的發(fā)展方向。 分析表明,國際核不擴散體制雖然面臨沖擊,但其在可預見的將來并不至于走向崩潰,強化和完善國際防止核武器擴散體制是國際努力的主要方向。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雖然是防止核擴散的另一途徑,但是,由于這一戰(zhàn)略僅從美國利益出發(fā),它對國際防擴散的促進作用相當有限。對于當前的國際防止核武器擴散進程來說,現(xiàn)行國際制度與美國霸權的互動影響著國際防擴散的前景。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對不擴散體制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由霸權與國際制度的結(jié)構(gòu)性矛盾所決定的,它對不擴散體制會產(chǎn)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首先,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中的“雙重標準”弱化了不擴散體制的作用;其次,美國式的體制創(chuàng)新可能對不擴散體制產(chǎn)生沖擊。總之,只有不斷完善與強化國際核不擴散體制,才能對防擴散領域的美國霸權形成制度性制約;美國在推行反擴散戰(zhàn)略的同時,也必須兼顧對國際不擴散體制的維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其行動的合法性,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更好地發(fā)揮其戰(zhàn)略有效性。國際防擴散不得不在加強和完善現(xiàn)行不擴散體制的基礎上,找到與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的平衡點。 新的國際防擴散形勢對我國的防擴散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擴散與反擴散已經(jīng)成為中美關系中的重要因素。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國際核不擴散體制的重要成員和積極參與者,我國必須在國際核不擴散制度改革以及如何應對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等問題上提出有建設性、有預見性的看法。正確認識國際核不擴散體制與美國反擴散戰(zhàn)略之間的互動關系必將有助我國在相應問題上采取更具前瞻性、能更好地維護我國利益的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815.2
本文編號:2683385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81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東曉;試論國際制度的本質(zhì)特征及其與美國霸權的互動關系[J];國際政治研究;2004年03期
2 邱永豐,張妍;核擴散的邏輯——兼論朝鮮核危機爆發(fā)的必然性因素[J];國際論壇;2003年04期
3 孫遜;論伊拉克戰(zhàn)爭對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影響[J];國際論壇;2003年05期
4 李偉;析冷戰(zhàn)后美國反擴散政策的強化及內(nèi)在矛盾[J];國際論壇;2005年03期
5 吳慧;從國際法角度析“先發(fā)制人”戰(zhàn)略[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門洪華;國際機制的有效性與局限性[J];美國研究;2001年04期
7 李小軍;美國對南亞導彈擴散的安全評估與政策選擇[J];美國研究;2004年04期
8 李少軍;中國與核不擴散體制[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1年10期
9 周寶根;中國與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一種建構(gòu)主義分析[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3年02期
10 潘振強;;試論國際制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及中國的對策[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6年08期
,本文編號:268338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waijiao/26833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