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中國文化史黨項族_《蘭州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0-31 09:16

  本文關鍵詞:黨項族史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蘭州大學》 2011年

黨項族史學研究

魏清華  

【摘要】:黨項族是我國歷史上曾經(jīng)存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重要影響。因此研究黨項族的史學發(fā)展過程對建立全民族的史學史意義重大。 該文從黨項族史學的萌芽、歷代史籍對黨項族史的撰述以及黨項族史學發(fā)展的脈絡三方面,對黨項族史學進行探討,全面展示了黨項族史學的發(fā)展歷程。研究表明,黨項族史學沿著兩條主線發(fā)展,一是黨項族自身史學的發(fā)展過程,二是漢族史觀之下的黨項族史學發(fā)展過程。西夏文詩歌中包含了豐富的社會歷史資料,與漢文典籍相互參照,不僅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同時蘊含了黨項族的英雄史觀、同源共祖又強調(diào)民族獨立的歷史意識。隋唐以降,黨項族史學處于漢族史觀的支配之下,成為漢族史學的附庸。20世紀以來,特別是七、八十年代后,黨項族被視為少數(shù)民族獨立體進行研究,表現(xiàn)了漢族史學觀念下黨項族史學的變化。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09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10
  • 第一章 黨項族史學研究現(xiàn)狀10-19
  • 第一節(jié) 研究著作10-12
  • 第二節(jié) 研究論文12-19
  • 第二章 傳說與史詩——黨項族史學的萌芽19-25
  • 第一節(jié) 幾組西夏文詩歌的內(nèi)容及史料價值19-22
  • 第二節(jié) 從西夏文詩歌看黨項族史學22-25
  • 第三章 歷代史籍對黨項族史的撰述25-33
  • 第一節(jié) 隋唐五代時期黨項族史的撰述25-27
  • 第二節(jié) 宋元明清時期黨項族史的撰述27-33
  • 第四章 黨項族史學的脈絡33-37
  • 第一節(jié) 黨項族自身史學的發(fā)展33-34
  • 第二節(jié) 漢族史觀之下的黨項族史學34-37
  • 結(jié)語37-38
  • 參考文獻38-43
  • 后記43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云;黨項名義及族源考證[J];中國藏學;1996年01期

    2 蘇乾英;《舊五代史·黨項傳》族性蕃名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3 李華瑞;論宋夏戰(zhàn)爭[J];河北學刊;1999年02期

    4 張麗娟;王宏濤;;試論“黨項”名稱之由來[J];黑龍江史志;2009年12期

    5 陸寧;;唐代內(nèi)遷對黨項社會的影響[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王富春;唐黨項族首領拓拔守寂墓志考釋[J];考古與文物;2004年03期

    7 馬學林;略論《黨項與西夏資料匯編》的文獻學價值[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年04期

    8 王忠;;論西夏的興起[J];歷史研究;1962年05期

    9 羅矛昆;李繼遷攻取靈州對西夏建國的作用[J];寧夏社會科學;1983年03期

    10 李蔚;略論北宋初期的宋夏靈州之戰(zhàn)[J];寧夏社會科學;199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翔里;;神秘的中國西羌絲綢之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2 慈平;;淺談羌人在早期中西交往中的媒介作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3 郭淑新;董秀麗;;中華民族的自信意識與憂患意識辯證[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5 張金銑;南漢史料史籍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6 張金銑;趙翼論新、舊《五代史》的文獻價值與史學價值[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7 郭琳;五代十國的流民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8 盛險峰;;論五代中央職官的“失職”與“君主專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王云云;;北宋禮學的轉(zhuǎn)向——以濮議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陳慧慧;;中國古代西南農(nóng)耕經(jīng)濟與西北游牧經(jīng)濟比較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耀飛;;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李秀蓮;;亞溝摩崖石刻族屬考釋[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羅桑開珠;;論佛教對吐蕃社會文化的影響[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劉浦江;;正統(tǒng)論下的五代史觀[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5 柳立言;;宋代墓志銘的虛與實及其反映的歷史變化——蘇軾乳母任采蓮墓志銘探微[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6 馮培紅;;從敦煌文獻看歸義軍時代的吐谷渾人[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7 李軍;;晚唐涼州控制權(quán)轉(zhuǎn)移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8 周偉洲;;絲綢之路與古代民族[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石云濤;;3—6世紀草原絲綢之路的利用[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杜林淵;張小兵;;北宋時期陜北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4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尹勇;隋唐五代內(nèi)遷蕃胡族源考異[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明華;蘇軾詩歌與佛禪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谷喬;唐代高僧塔銘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培建;新編《全金詩》補正[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滕亞秋;契丹帶飾研究:以蹀躞帶為中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欣;《契丹國志》史源疏證舉例[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朱逢春;行政價值觀與行政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6 李成學;呂夷簡評傳[D];湘潭大學;2010年

    7 高璇;兩宋時期的海陸民間對外貿(mào)易[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曹寧;從《后漢書》重新審視東漢政府對羌政策[D];西北大學;2011年

    9 宋艷欣;基于語料庫的漢語VP-neg-VP式反復問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劉斌;唐代西部詩歌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開建;;五代宋金時期甘青藏族部落的分布[J];中國藏學;1989年04期

    2 楊富學;20世紀國內(nèi)敦煌吐蕃歷史文化研究述要[J];中國藏學;2002年03期

    3 鄧輝;論燕北地區(qū)遼代的氣候特點[J];第四紀研究;1998年01期

    4 于省吾;釋羌、笱、敬、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3年01期

    5 湯開建;隋唐時期黨項部落遷徙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4年01期

    6 史金波;白濱;;明代西夏文經(jīng)卷和石幢初探[J];考古學報;1977年01期

    7 史金波;白濱;;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題記研究[J];考古學報;1982年03期

    8 康蘭英 ,王志安;陜西綏德縣四十里鋪畫像石墓調(diào)查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2年03期

    9 王富春;唐黨項族首領拓拔守寂墓志考釋[J];考古與文物;2004年03期

    10 羅矛昆;李繼遷攻取靈州對西夏建國的作用[J];寧夏社會科學;198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從西夏的消亡看文化的重要性[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2 崔鳳祥;崔星;;西夏巖畫黨項族軍事體育活動考析[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王爽;蔣犀勐;;從《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看西夏的婚姻法律制度[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22期

    4 吳光耀;;趙元昊[J];歷史教學;1983年04期

    5 吳光耀;西復疆域之形成與州府建置沿革——兼斥克恰諾夫關于西夏疆域的謬論[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2年01期

    6 劉艷麗;;絲路上消失的王國[J];森林與人類;2009年02期

    7 祁躍;崔鳳祥;崔星;;西夏黨項族尚武精神在巖畫中的演繹[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02期

    8 史衛(wèi)民;黨項族拓拔部的遷移及其與唐、五代諸王朝的關系[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S1期

    9 湯開建;《〈舊五代史·黨項傳〉族姓考》質(zhì)疑[J];寧夏社會科學;1985年02期

    10 史金波;西夏名號雜考[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干;;略論西夏古都銀川[A];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1年

    2 史金波;;西夏官印姓氏考[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輯)[C];1993年

    3 郭曉明;;西夏民俗[A];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1年

    4 李進興;;西夏文物三題[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5 周偉權(quán);;略論興慶府在西夏建國史上的歷史地位[A];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1年

    6 穆鴻利;;西夏人的社會風尚與精神風貌辨析[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許成;汪一鳴;;論西夏京畿的皇家寺院[A];中國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五、六屆年會論文集[C];1987年

    8 劉建麗;;西夏文獻資料述略[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余貴孝;;興慶府的人口與糧食供應[A];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1年

    10 史金波;;《中國藏西夏文獻》的內(nèi)容特點[A];西夏學(第三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曹健 晁旭;[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2 趙暢;[N];中國文化報;2005年

    3 席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4 于云飛;[N];四平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王婧姝;[N];中國民族報;2006年

    6 余光仁;[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7 記者 孫龍;[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張明馥;[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6年

    9 李佳 本報駐寧夏記者 王濤;[N];中國旅游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張春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澤;碑銘所見宋元以來中原地區(qū)的民族融合[D];鄭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清華;黨項族史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白云;黨項府州折氏發(fā)展考述[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3 曾鵬德;武威西夏木板畫藝術特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土曉梅;西夏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5 李娜;西夏婦女社會地位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侯海洋;唐五代醫(yī)療社會史若干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曉磊;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通道研究[D];北方民族大學;2011年

    8 王爽;論西夏刑事法律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9 馬軍;唐代北部邊疆政治地理格局變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謝銳;西夏的鹽業(yè)生產(chǎn)和鹽政管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黨項族史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96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sxll/1596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62b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