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工作介入病殘家庭“寄生型”子女生活自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07:40
本文基于現有研究基礎,選取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qū)一戶家庭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個案社會工作方法介入病殘家庭“寄生型”子女生活的自立與改善。幫助案主認識“寄生”問題的嚴重性,矯正“寄生”人群的觀念,干預案主的“寄生”意識,緩解心理障礙、改善人際關系、增強自立能力,幫助“寄生”人群更好地立足與融入社會。本文分為五部分。首先介紹了本研究的選題背景及意義,并闡述本文的研究設計思路。第二部分從“寄生型”子女精神、自身、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問題研究此類人群產生的成因。第三部分從個別化原則、人性化引導、多角度幫助這幾個角度,分析個案工作介入病殘家庭寄生型子女生活自立的優(yōu)勢。第四部分詳細描述了個案工作介入病殘家庭“寄生型”子女生活自立的實務過程。本文運用認知行為理論幫助案主養(yǎng)成正確理性的認知,引導案主細微之處開始改變的生活方式;通過運用優(yōu)勢視角理論進行正向激勵,發(fā)掘案主的個人優(yōu)勢,提升案主自立能力;搭建社會支持網絡體系,鏈接資源以緩解家庭經濟壓力,號召社會力量,改善病殘家庭的外部環(huán)境等等,給予必要的幫助。第五部分對個案過程進行總結與反思,提煉了個案工作在服務過程中發(fā)揮較好作用的幾個方面。通過研究病殘家庭的“寄生...
【文章來源】:井岡山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生活自立四維雷達圖
圖 4-1 生活技能與自信能力相關圖養(yǎng)方式方面:心理學家鮑姆林德研究了一百多個家庭,發(fā)現不同的父主要的差別就在于給予“愛”的程度和底線上,他形容是“滿足需要要求”,而根據這兩個特質不同強弱程度的結合,可以把父母的教養(yǎng)格型、溺愛型、嚴厲型和忽略型。其中溺愛型的父母角色對孩子的成
提升案主生活自立的干預機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Targeting mitoNEET with pioglitazone for therapeutic neuroprote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Alexander G.Rabchevsky,Samir P.Patel,Patrick G.Sulliv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7(11)
[2]弱勢群體子女弱勢心理研究[J]. 周琢虹. 職教論壇. 2015(32)
[3]特殊兒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社會支持對親子關系的影響[J]. 朱楠,彭盼盼,鄒榮. 中國特殊教育. 2015(09)
[4]社會工作介入“啃老族”的具體策略研究[J]. 王中華,劉鑫. 滁州學院學報. 2015(03)
[5]“特殊家庭”子女心理矯正策略探析[J]. 計建平. 教育革新. 2014(06)
[6]弱勢群體家庭對學生人格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齊艷萍,高朋敏. 學理論. 2014(06)
[7]殘疾人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J]. 魏亦軍. 大家. 2011(23)
[8]城市貧困家庭子女“心理貧困”探究[J]. 苗景秀.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8)
[9]城市貧困家庭子女“心理貧困”研究[J]. 苗景秀. 經濟研究導刊. 2011(18)
[10]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專業(yè)化發(fā)展路徑思考[J]. 聶玉梅. 社會福利. 2011(06)
博士論文
[1]青少年網絡成癮體育干預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D]. 劉映海.山西大學 2015
[2]大學生就業(yè)能力及其開發(fā)路徑研究[D]. 陳勇.浙江大學 2012
[3]健全人格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D]. 程科.西南大學 2009
[4]青少年健康上網行為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D]. 鄭思明.首都師范大學 2007
[5]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及其與中國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 趙芳.南京師范大學 2006
[6]大學生自立意識的初步研究[D]. 李媛.西南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殘疾家庭子女自我認同重構的社工個案介入[D]. 陳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7
[2]我國大學畢業(yè)生“啃老族”現象的社會學研究[D]. 彭高鋒.鄭州大學 2010
[3]城市啃老族的社會學分析[D]. 趙文娜.河北大學 2010
[4]我國弱勢群體社會支持對策研究[D]. 趙博.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88660
【文章來源】:井岡山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生活自立四維雷達圖
圖 4-1 生活技能與自信能力相關圖養(yǎng)方式方面:心理學家鮑姆林德研究了一百多個家庭,發(fā)現不同的父主要的差別就在于給予“愛”的程度和底線上,他形容是“滿足需要要求”,而根據這兩個特質不同強弱程度的結合,可以把父母的教養(yǎng)格型、溺愛型、嚴厲型和忽略型。其中溺愛型的父母角色對孩子的成
提升案主生活自立的干預機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Targeting mitoNEET with pioglitazone for therapeutic neuroprote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Alexander G.Rabchevsky,Samir P.Patel,Patrick G.Sulliv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7(11)
[2]弱勢群體子女弱勢心理研究[J]. 周琢虹. 職教論壇. 2015(32)
[3]特殊兒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社會支持對親子關系的影響[J]. 朱楠,彭盼盼,鄒榮. 中國特殊教育. 2015(09)
[4]社會工作介入“啃老族”的具體策略研究[J]. 王中華,劉鑫. 滁州學院學報. 2015(03)
[5]“特殊家庭”子女心理矯正策略探析[J]. 計建平. 教育革新. 2014(06)
[6]弱勢群體家庭對學生人格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齊艷萍,高朋敏. 學理論. 2014(06)
[7]殘疾人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J]. 魏亦軍. 大家. 2011(23)
[8]城市貧困家庭子女“心理貧困”探究[J]. 苗景秀.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8)
[9]城市貧困家庭子女“心理貧困”研究[J]. 苗景秀. 經濟研究導刊. 2011(18)
[10]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專業(yè)化發(fā)展路徑思考[J]. 聶玉梅. 社會福利. 2011(06)
博士論文
[1]青少年網絡成癮體育干預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D]. 劉映海.山西大學 2015
[2]大學生就業(yè)能力及其開發(fā)路徑研究[D]. 陳勇.浙江大學 2012
[3]健全人格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D]. 程科.西南大學 2009
[4]青少年健康上網行為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D]. 鄭思明.首都師范大學 2007
[5]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及其與中國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 趙芳.南京師范大學 2006
[6]大學生自立意識的初步研究[D]. 李媛.西南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殘疾家庭子女自我認同重構的社工個案介入[D]. 陳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7
[2]我國大學畢業(yè)生“啃老族”現象的社會學研究[D]. 彭高鋒.鄭州大學 2010
[3]城市啃老族的社會學分析[D]. 趙文娜.河北大學 2010
[4]我國弱勢群體社會支持對策研究[D]. 趙博.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88660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shgj/298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