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視角下“剩女”現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2 22:28
“剩女”作為一種現象出現的時間并不算長,但發(fā)展勢頭迅猛,并日益引起學術界的討論和研究。在西方語境中,所謂的"3S (Seventies, Single, Stuck)女性”與“剩女”相當,這些女性生于70年代、單身、在婚姻市場中“滯銷”。本文研究對象與此有所不同,特指現代都市那些具有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卻未婚的年輕女性。通過文獻梳理,筆者發(fā)現關于“剩女”的研究雖然很多,但從女性主義角度關注這一現象的卻很少,這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和思考,并嘗試從這一角度結合實證具體分析“剩女”現象。本文的結構如下:首先在緒論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以及研究內容與方法。第二部分闡述了女性主義的相關概念和理論,并對女性主義理論中的宏觀理論及微觀理論作了重點介紹。第三部分在界定了“剩女”現象的基礎上,詳細梳理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點,通過梳理問卷數據以及個案訪談的記錄,具體分析“剩女”產生的原因、它所處的優(yōu)劣勢、以及大家的看法等問題。最后,對“剩女”現象背后的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幾點建議來消解其負面影響。
【文章來源】:長春工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論文研究的背景
(二) 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三) 論文的研究方法
二、女性主義理論研究背景
(一) 女性主義理論的產生及界定
(二) 相關理論的綜述
三、“剩女”現象與相關文獻梳理
(一) “剩女”的界定與成因
(二) 關于“剩女”現象的研究成果綜述
四、女性主義視角下“剩女”現象的實證研究
(一) 調查對象及數據采集和分析方法
(二) 問卷數據的整理與分析
(三) “剩女”現象的個案分析
五、“剩女”現象背后的社會問題及建議
(一) “剩女”現象背后的社會問題
(二) 正確認識“剩女”現象的建議
六、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介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都市“剩女”現象的后現代解讀[J]. 沈暉. 中國青年研究. 2010(05)
[2]全球“剩女”狀況掃描[J]. 董菁. 決策與信息. 2010(03)
[3]論青年白領相親過程中的“弱關系”假設及其實質[J]. 羅琪,徐曉軍. 青年探索. 2010(01)
[4]從社會性別視角看“剩女”現象[J]. 龍曉添. 中國青年研究. 2009(10)
[5]“剩女”現象產生原因的理性分析與感性思考[J]. 楊超.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3)
[6]建構女性與女性建構——建構主義視閾中“剩女”危機引發(fā)的社會學思考[J]. 左雪松,夏道玉. 婦女研究論叢. 2008(05)
[7]走近大齡未婚的女性們[J]. 劉政. 今日南國. 2006(09)
[8]后現代主義語境下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兼論女性主體的研究[J]. 黃華.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03(06)
[9]婚姻梯度問題[J]. 李珍,韋勝阻. 上海青少年研究. 1986(09)
碩士論文
[1]淺析中國大陸媒體中的“剩女”形象[D]. 呂程.華東師范大學 2011
[2]對當今中國“剩女”現象的倫理反思[D]. 鄧森.湖南師范大學 2011
[3]上!笆E比后w產生的城鄉(xiāng)互動解釋及其擇偶偏好研究[D]. 曹雪梅.華東師范大學 2010
[4]80后在校碩士研究生婚戀觀的調查與分析[D]. 陳云.山西師范大學 2010
[5]婚姻擠壓條件下擇偶標準確立的經濟學分析[D]. 王朝凈.河北大學 2009
[6]女大未婚[D]. 黃志蘭.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13383
【文章來源】:長春工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論文研究的背景
(二) 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三) 論文的研究方法
二、女性主義理論研究背景
(一) 女性主義理論的產生及界定
(二) 相關理論的綜述
三、“剩女”現象與相關文獻梳理
(一) “剩女”的界定與成因
(二) 關于“剩女”現象的研究成果綜述
四、女性主義視角下“剩女”現象的實證研究
(一) 調查對象及數據采集和分析方法
(二) 問卷數據的整理與分析
(三) “剩女”現象的個案分析
五、“剩女”現象背后的社會問題及建議
(一) “剩女”現象背后的社會問題
(二) 正確認識“剩女”現象的建議
六、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介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都市“剩女”現象的后現代解讀[J]. 沈暉. 中國青年研究. 2010(05)
[2]全球“剩女”狀況掃描[J]. 董菁. 決策與信息. 2010(03)
[3]論青年白領相親過程中的“弱關系”假設及其實質[J]. 羅琪,徐曉軍. 青年探索. 2010(01)
[4]從社會性別視角看“剩女”現象[J]. 龍曉添. 中國青年研究. 2009(10)
[5]“剩女”現象產生原因的理性分析與感性思考[J]. 楊超.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03)
[6]建構女性與女性建構——建構主義視閾中“剩女”危機引發(fā)的社會學思考[J]. 左雪松,夏道玉. 婦女研究論叢. 2008(05)
[7]走近大齡未婚的女性們[J]. 劉政. 今日南國. 2006(09)
[8]后現代主義語境下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兼論女性主體的研究[J]. 黃華.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03(06)
[9]婚姻梯度問題[J]. 李珍,韋勝阻. 上海青少年研究. 1986(09)
碩士論文
[1]淺析中國大陸媒體中的“剩女”形象[D]. 呂程.華東師范大學 2011
[2]對當今中國“剩女”現象的倫理反思[D]. 鄧森.湖南師范大學 2011
[3]上!笆E比后w產生的城鄉(xiāng)互動解釋及其擇偶偏好研究[D]. 曹雪梅.華東師范大學 2010
[4]80后在校碩士研究生婚戀觀的調查與分析[D]. 陳云.山西師范大學 2010
[5]婚姻擠壓條件下擇偶標準確立的經濟學分析[D]. 王朝凈.河北大學 2009
[6]女大未婚[D]. 黃志蘭.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91338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shgj/291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