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制度”分析范式的三種理論圖景——從列寧、葛蘭西到拉克勞、墨菲

發(fā)布時間:2018-04-05 17:30

  本文選題:意識形態(tài)—制度 切入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出處:《天府新論》2015年02期


【摘要】:意識形態(tài)體系與權力制度體系是上層建筑的兩大構成部分,二者間具有相互支撐、相互包容、相互轉化的多重面向。對意識形態(tài)與制度互動關系的關注成為從列寧到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維度,列寧、葛蘭西和拉克勞、墨菲的思想是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發(fā)展階段。列寧的"政治領導權"思想奠立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制度"分析范式的基本框架,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思想將其系統(tǒng)化,而作為后馬克思主義者的拉克勞和墨菲提出的"話語領導權"理論對"意識形態(tài)—制度"的分析范式做出不少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系統(tǒng)分析和梳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制度"分析范式三階段的理論見解,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制度化"與"制度的意識形態(tài)化"建設的雙向互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
[Abstract]:Ideology system and power system system are two parts of superstructure. They support each other, contain each other and transform each other.The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deology and system has become the basic theoretical dimension from Lenin to Western Marxists in developing Marxism. Lenin, Gramsci, Laclau and Murphy's thoughts are the three most representative stages of development.Lenin's thought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laid dow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analytical paradigm of Marxist "ideology-system", which was systematized by Gramsci's thought of "ideological leadership".The theory of "discourse leadership" put forward by La Crowe and Murphy, as post-Marxists, makes a lot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o the analytical paradigm of "ideology-system".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and combing the theoretical views of the three stages of Marxist "ideological-institutional" analysis paradigm,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de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西安財經學院思政部;
【基金】:陜西省2013年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意識形態(tài)與制度演化的關聯(lián)互動: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視域”(編號:13A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A811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5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8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代俊蘭;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及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0年

10 余一凡;從馬克思到列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約翰·克拉尼奧斯卡斯;飛揚;;拉克勞《論民粹主義理性》[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8期

2 夏瑩;;“盧森堡困境”真的存在嗎——論拉克勞、墨菲對盧森堡理論的批判及其誤讀[J];學術月刊;2006年08期

3 俞吾金;;左翼理論家們的阿基里斯之踵——以對拉克勞思想的剖析為例[J];探索與爭鳴;2014年01期

4 曾枝盛;評拉克勞和墨菲的社會主義策略[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5 劉玉新;;拉克勞和墨菲的后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沈朝華;;對拉克勞和墨菲激進多元民主理論的質疑[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孔明安;;普遍性問題與后現(xiàn)代政治學的困境——兼論齊澤克對拉克勞普遍性概念的批判[J];哲學研究;2012年07期

8 曾枝盛;拉克勞、墨菲及其“新霸權”理論[J];浙江學刊;2004年06期

9 陳炳輝;;從政治領導權、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到話語領導權——拉克勞、墨菲的領導權理論[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馮燕芳;;拉克勞和墨菲的社會主義規(guī)劃[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郭佩惠;;拉克勞和墨菲的激進社會主義領導權理論的批判性分析[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2 周凡;;后馬克思主義霸權概念的出場形態(tài)——論拉克勞和莫菲對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的解構[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3 王鳳才;;繼承與超越、解構與重建——后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闡釋[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劉振怡 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拉克勞的“話語”認同理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陳炳輝 廈門大學政治學系;拉克勞、墨菲后馬克思主義領導權理論剖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磊;拉克勞和墨菲的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2 周凡;霸權接合的哲學批判[D];復旦大學;2004年

3 褚當陽;話語哲學與霸權政治[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道建;后身份——拉克勞身份理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2 王罕哲;拉克勞、墨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令小雄;拉克勞與墨菲的文化霸權思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立泰;拉克勞與墨菲思想中的霸權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5 陳霽;拉克勞和墨菲的激進多元民主理論[D];山西大學;2008年

6 車俊杰;拉克勞和墨菲激進多元民主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7 孫越雷;拉克勞與墨菲的領導權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8 崔樂樂;拉克勞和墨菲的多元激進民主政治思想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年

9 張曉密;多元性理論與有限領導權[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陳昕;拉克勞、墨菲政治哲學理論探析[D];吉林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7157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157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cd7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