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家訓文化的社會化基礎與演進
發(fā)布時間:2020-12-05 17:14
萌芽肇始于三皇五帝,社會化蔓延滋長自西周,體例格式成型于魏晉的中華家訓,歷經數千年傳承不墜,與古代社會家國同構的政治制度、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tài)和"以文化人"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渾然一體,常態(tài)而普適化為中國人家庭育人的生活樣法。家訓立意追求的齊家教子觀念和"治國、平天下"大同社會治世理想,經過中國人的承傳接續(xù)和提煉醇化,最終積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家訓文化。不論是盛世述華章,還是亂世求生存,通行于我國古代社會的家訓文化,無不集中反映著社會精英先知般的哲思體悟與計從長遠的育人家教實踐。中華家訓及其文化生態(tài)數千年繁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不僅在于家訓及其訓教生活對中國人成人成才的現實意義,還在于家訓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社會普及價值。作為文化的傳人,我國古代先民始終聚焦對人的精神塑造和人格涵養(yǎng),致力于通過家訓、族規(guī)、家學、鄉(xiāng)賢士紳和鄉(xiāng)規(guī)民約等民間大眾化的家庭德育范式,不斷實現育民新人目標的同時,成功地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家訓文化的社會化演講之路。
【文章來源】:甘肅社會科學. 2020年01期 第137-143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中華家訓文化社會化的歷史進路
(一)三皇五帝家訓文化端倪
(二)上古三代家訓文化傳承
(三)家訓及其文化的社會化傳播
二、家訓傳承與中華家訓文化社會化的現實基礎
(一)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構造
(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
(三)成教于家的傳統(tǒng)文化追求
三、中華家訓文化社會化的鮮活范式
(一)家訓
(二)族規(guī)
(三)家學
(四)鄉(xiāng)賢士紳
(五)鄉(xiāng)規(guī)民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家庭德育[J]. 馬建欣.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3)
[2]古代家訓培育個體品德的方式和途徑[J]. 馬建欣. 甘肅社會科學. 2011(05)
[3]論儒家思想的社會化[J]. 符得團. 甘肅社會科學. 2010(04)
本文編號:2899804
【文章來源】:甘肅社會科學. 2020年01期 第137-143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中華家訓文化社會化的歷史進路
(一)三皇五帝家訓文化端倪
(二)上古三代家訓文化傳承
(三)家訓及其文化的社會化傳播
二、家訓傳承與中華家訓文化社會化的現實基礎
(一)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構造
(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
(三)成教于家的傳統(tǒng)文化追求
三、中華家訓文化社會化的鮮活范式
(一)家訓
(二)族規(guī)
(三)家學
(四)鄉(xiāng)賢士紳
(五)鄉(xiāng)規(guī)民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家庭德育[J]. 馬建欣.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3)
[2]古代家訓培育個體品德的方式和途徑[J]. 馬建欣. 甘肅社會科學. 2011(05)
[3]論儒家思想的社會化[J]. 符得團. 甘肅社會科學. 2010(04)
本文編號:289980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9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