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性和智性在道德存有中的不同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0-12-05 16:37
道德存有是儒家學理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牟宗三受教于熊十力后一生特別關(guān)注的話題。但受理性、感性兩分法的局限,他的闡發(fā)尚有一些不足。如果將這個思想置于儒家生生倫理學智性、仁性、欲性三分法的框架之中,情況將有明顯的改觀。按照三分法,仁性和智性在道德存有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仁性負責創(chuàng)生存有,這種創(chuàng)生是通過呈現(xiàn)實現(xiàn)的,而這種呈現(xiàn)的思維方式并非如牟宗三所說是康德意義的智的直覺。智性負責認知,這一認知既可以通過內(nèi)識證明為什么說道德存有是通過仁性呈現(xiàn)實現(xiàn)的,仁性為什么可以這種意義的呈現(xiàn),又可以通過外識證明外部對象的存在,從而對道德存有問題加以清楚的闡發(fā)。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01期 第83-91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 道德存有釋義
二、 仁性在道德存有中的作用
三、 智性在道德存有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儒家生生倫理學對仁性的詮釋[J]. 楊澤波. 孔子研究. 2019(03)
[2]“十力學派”遺留的一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兼論儒家生生倫理學為什么以“生生”為切入點[J]. 楊澤波.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3]儒家生生倫理學中智性的雙重功能[J]. 楊澤波.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本文編號:2899754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01期 第83-91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 道德存有釋義
二、 仁性在道德存有中的作用
三、 智性在道德存有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儒家生生倫理學對仁性的詮釋[J]. 楊澤波. 孔子研究. 2019(03)
[2]“十力學派”遺留的一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兼論儒家生生倫理學為什么以“生生”為切入點[J]. 楊澤波.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3]儒家生生倫理學中智性的雙重功能[J]. 楊澤波.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本文編號:289975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9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