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工匠精神的技術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12:05
工匠在古代被稱為手藝人,顧名思義,就是指擁有熟練手工技藝且以此為生的某一類人,例如靠打鐵或鍛造鐵器謀生的鐵匠;用木頭制造家具、門窗等的木匠;以修理鐘表為生的鐘表匠等等。在現(xiàn)代,工匠所指的范圍就更廣了,在工廠或工地等生產一線工作的工人、技術人員等都可以稱為工匠。工匠在社會的發(fā)展和行業(yè)的變遷中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能力卓越的人更是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與關注。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干、勤干,都能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不同的貢獻。但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于高效、快速的追求,使傳統(tǒng)的工匠離人們越來越遠,而“工匠精神”更是早已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容易迷失的時代,人們的心開始變得浮躁而功利,更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在如何獲取盡可能多的經濟回報上,而無法投注更多的精力在對技術的極致鉆研上。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是,經濟的發(fā)展不能以工匠精神的流失為代價。多數(shù)經濟發(fā)達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追求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沒有忽略對工匠精神的保護和當代的培育。而給全球帶來無數(shù)“中國制造”的中國也正在努力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甚至“創(chuàng)造強國”。而這如果單靠科學技術的支...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工匠精神的研究背景與發(fā)展狀況
1.2 本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古代中西方的工匠精神
2.1 中國古代的工匠精神
2.1.1 追求真善美的工匠精神——“巧”
2.1.2 追求德藝統(tǒng)一的工匠精神——“道”
2.1.3 古代工匠精神的傳承
2.2 早期西方的工匠精神
2.2.1 古希臘-羅馬時期
2.2.2 中世紀宗教改革后
第三章 近代工匠精神的發(fā)展
3.1 中國工匠精神的缺失
3.2 西方工匠精神的發(fā)展
第四章 大國崛起需要工匠精神
4.1 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
4.2 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
第五章 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5.1 對工匠精神的宣傳與保護
5.1.1 改變就業(yè)觀念
5.1.2 樹立工匠精神典范
5.2 當代職業(yè)教育的培育
5.2.1 培育工匠精神的歷史必然性
5.2.2 培養(yǎng)工匠精神的現(xiàn)實可行性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 肖群忠,劉永春. 湖南社會科學. 2015(06)
[2]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 李宏偉,別應龍.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5(08)
[3]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J]. 薛棟. 職教論壇. 2013(34)
[4]高職學生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探析[J]. 張永新,林潔. 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 2013(02)
[5]中國傳統(tǒng)工匠倫理初探[J]. 徐少錦.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1(04)
[6]論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真、善、美問題[J]. 湯一介. 中國社會科學. 1984(04)
本文編號:2972821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工匠精神的研究背景與發(fā)展狀況
1.2 本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古代中西方的工匠精神
2.1 中國古代的工匠精神
2.1.1 追求真善美的工匠精神——“巧”
2.1.2 追求德藝統(tǒng)一的工匠精神——“道”
2.1.3 古代工匠精神的傳承
2.2 早期西方的工匠精神
2.2.1 古希臘-羅馬時期
2.2.2 中世紀宗教改革后
第三章 近代工匠精神的發(fā)展
3.1 中國工匠精神的缺失
3.2 西方工匠精神的發(fā)展
第四章 大國崛起需要工匠精神
4.1 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
4.2 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
第五章 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5.1 對工匠精神的宣傳與保護
5.1.1 改變就業(yè)觀念
5.1.2 樹立工匠精神典范
5.2 當代職業(yè)教育的培育
5.2.1 培育工匠精神的歷史必然性
5.2.2 培養(yǎng)工匠精神的現(xiàn)實可行性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 肖群忠,劉永春. 湖南社會科學. 2015(06)
[2]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 李宏偉,別應龍.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5(08)
[3]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J]. 薛棟. 職教論壇. 2013(34)
[4]高職學生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探析[J]. 張永新,林潔. 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 2013(02)
[5]中國傳統(tǒng)工匠倫理初探[J]. 徐少錦.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1(04)
[6]論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真、善、美問題[J]. 湯一介. 中國社會科學. 1984(04)
本文編號:2972821
本文鏈接:http://lk138.cn/projectlw/zzkxlw/297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