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管液壓成形加載路徑自適應多目標優(yōu)化
本文選題:T型管液壓脹形 + 加載路徑。 參考:《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7年07期
【摘要】:為解決靜態(tài)代理模型非線性結構優(yōu)化效率、精度低的問題,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歸機(LSSVR)模型進行T型管液壓成形加載路徑自適應多目標優(yōu)化研究.用一個數(shù)值算例說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以管與背壓沖頭的接觸面積最大及管的最大減薄率最小為優(yōu)化目標,以接觸面積大于對標仿真值、最大減薄率小于實驗值、高度大于實驗值為約束條件進行多目標優(yōu)化設計.采用拉丁超立方體設計構造初始支持向量回歸模型,用自適應法將每次迭代中獲得的額外取樣點添加到重建的支持向量回歸機模型,得到帕累托最優(yōu)解集.用理想點法,選擇一個最優(yōu)妥協(xié)解以供工程師選用.在成形高度沒有變差的情況下,自適應多目標優(yōu)化結果的管與被壓沖頭接觸面積比實驗值提高了32.42%,最小厚度比實驗值增加了14.97%.表明自適應迭代LSSVR模型能夠在少量樣本下保證優(yōu)化設計精度和計算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of nonlinea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static agent model, th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LSS)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adaptiv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loading path of T-tube hydroforming.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The maximum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tube and the backpressure punch and the minimum thinning rate of the tube are taken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and the contact area is larger than the standard simulation value, and the maximum thinning rate is less than the experimental value.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the height great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value. The initial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Latin hypercube design. The additional sampling points obtained in each iteration are added to the reconstructe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achine model by adaptive method, and the Pareto optimal solution se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ideal point method, an optimal compromise solution is chosen for the engineer to choose. In the case of no variation in forming height, the experimental value of the contact area ratio between the tube and the pressed punch is increased by 32.42, and the minimum thickness is increased by 14.97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 It is shown that the adaptive iterative LSSVR model can guarantee the optimal design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under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s.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75218)
【分類號】:TG394;TP1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奇超;雷君相;駱協(xié)海;;鋁合金防碰撞吸能管液壓成形加載路徑研究[J];鍛壓技術;2011年06期
2 余心宏;翟江波;翟妮芝;;三通管復合脹形加載路徑研究[J];機床與液壓;2007年12期
3 傅子霞;馬軍;袁海洋;胡永會;;加載路徑對鋁合金表面殘余應力松弛的影響[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13年05期
4 鄭再象;沈輝;秦永法;李紅;;管件液壓成形加載路徑的多目標優(yōu)化[J];塑性工程學報;2010年06期
5 陳杰;金鑫;孔諒;王志遠;;加載路徑對X形管內高壓成形質量的影響[J];機床與液壓;2013年19期
6 吳叢強;楊連發(fā);何玉林;毛獻昌;陳奉軍;;加載路徑對液壓脹形管材成形性能的影響[J];現(xiàn)代機械;2008年03期
7 林俊峰;李峰;韓杰才;馮書樂;苑世劍;;管件液壓成形中加載路徑的確定方法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9年06期
8 牛雙建;靖洪文;梁軍起;;不同加載路徑下砂巖破壞模式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S2期
9 萬敏,周賢賓;復雜加載路徑下板料屈服強化與成形極限的研究進展[J];塑性工程學報;2000年02期
10 張永;趙升噸;張志遠;張成偉;;遺傳算法結合有限元模擬對液壓脹形加載路徑的優(yōu)化[J];塑性工程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杰;李建林;趙宗勇;肖蕾;蔡健;;不同填充及加載路徑下劈裂砂巖滲流特性研究[A];第3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2 鄭宏;;加載路徑對鋼梁滯回性能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鄭宏;;加載路徑對鋼梁滯回性能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杜華;薛克敏;李萍;袁美玲;喻佳;;加載路徑對Y型管內高壓成形的影響[A];2008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機械工程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劉宇杰;;材料多軸實驗技術[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兵;管件液壓成形的加載路徑理論與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
2 金丹;多軸非規(guī)則載荷下低周疲勞壽命預測[D];天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天侖;T型管液壓成形加載路徑的穩(wěn)健性優(yōu)化設計[D];吉林大學;2016年
2 許楊東;不同加載路徑紅砂巖蠕變聲發(fā)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3 李麗;應力及應力與應變組合加載路徑下混凝土本構關系的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4 李麗;應力及應力與應變組合加載路徑下混凝土本構關系的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6年
5 章凱;加載路徑對平行多支管內高壓成形規(guī)律影響的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雷攀;簡單加載路徑下管材徑壓脹形的成形性研究[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7 董立三;大型護環(huán)液壓脹形的加載路徑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8 胡雨伸;基于不確定性的管件內高壓成形加載路徑優(yōu)化[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9 程利霞;擠壓鎂合金多種加載路徑下的疲勞壽命預測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王曉晶;護環(huán)液壓脹形加載路徑的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研究[D];燕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2021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02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