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尋徑及避障智能車的研究與實現
發(fā)布時間:2021-03-24 19:22
智能車相對于傳統(tǒng)汽車多了"思考"的過程,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智能車可自行完成啟動、加速、停車,且在行駛過程中可根據周圍環(huán)境規(guī)劃行駛路線,對障礙物進行規(guī)避。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相對于人類,智能車的"大腦"具有更快的反應能力,可在短時間內規(guī)劃出最優(yōu)方案。對于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智能車也比人類有更快的反應,可避免一些交通事故,使智能交通成為現實。目前隨著GPS的普及,車輛的自主導航系統(tǒng)日趨成熟,但由于實際路況的復雜性,對于路徑識別和避障規(guī)劃還是難題。基于攝像頭傳感器的智能車系統(tǒng)路徑規(guī)劃研究開發(fā)很有必要,其中對路徑識別及避障算法的研究成為智能車研究領域的熱點,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自主尋徑及避障的智能車系統(tǒng),該智能車相比較以往通過識別單引導線行駛過程中誤差較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可識別雙邊引導線以及自主避開行駛路徑上障礙物的智能車系統(tǒng)。在硬件方面,智能車采用Freescale的32位微處理器MK60FN1M0VLQ15作為主控模塊,并通過CMOS攝像頭OV7620采集賽道的圖像信息,對采集的原始圖像進行處理,準確的識別賽道以及賽道上障礙物的信息。選擇合適的元器件完成智能車的各個模塊的設計,包括微控制器模塊、系統(tǒng)電源模塊、路徑感知模塊、調試模塊。同時設計完成了智能車的機械結構,保證智能車在賽道上的平穩(wěn)運行。在軟件方面,本文介紹了智能車常用的引導線識別方法,包括閾值分割法和邊緣檢測法。通過對比驗證,最終采用邊緣檢測法作為智能車的引導線識別方法。對于智能車的避障路徑規(guī)劃,本文采用引入引力場函數的人工勢場法作為避障算法應用于智能車?紤]到智能車運行在動態(tài)環(huán)境中,故在人工勢場算法中加入了智能車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信息以及速度、加速的的信息。通過引入引力場函數,使智能車擺脫局部最小的限制。對于智能車舵機方向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算法。通過仿真驗證可看出,舵機模糊控制策略使智能車有更快的響應速度,提升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對于智能車車速控制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策略。相對于傳統(tǒng)的PID控制策略,增量式PID控制策略使系統(tǒng)的超調量減小,使控制器能夠更好的對車速進行調節(jié)。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P23
本文編號:1916064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P2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智能車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2.2 機器視覺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2.3 避障規(guī)劃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本文的研究內容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自主尋徑及避障智能車的總體設計
2.1 系統(tǒng)需求分析
2.2 系統(tǒng)硬件總體設計
2.2.1 機器視覺部分硬件設計
2.2.2 智能車主體的硬件總體設計
2.3 智能車控制系統(tǒng)軟件總體設計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智能車的機械結構與硬件電路設計
3.1 智能車的機械結構
3.1.1 差速器
3.1.2 舵機的安裝
3.2 智能車系統(tǒng)硬件總體組成
3.3 微控制器模塊
3.4 系統(tǒng)電源設計
3.4.1 電源電路設計模塊
3.4.2 攝像頭電源電路設計
3.4.4 電機驅動電路設計
3.5 路徑感知模塊設計
3.5.1 視頻分離電路
3.5.2 PAL信號轉換
3.6 調試模塊設計
3.6.1 人機交互模塊
3.6.2 無線通信模塊
3.7 智能車主板設計
3.8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智能車控制策略與算法研究
4.1 賽道引導線識別
4.1.1 常用引導線識別方法
4.1.2 路徑提取與優(yōu)化處理
4.2 避障算法研究
4.2.1 引力場函數
4.2.2 斥力場函數
4.2.3 引入"逃脫力"
4.3 基于模糊控制的舵機方向控制
4.3.1 變量確定及模糊化
4.3.2 模糊規(guī)則表的建立與關系曲面圖
4.4 基于PID的電機速度控制
4.4.1 增量式PID控制策略
4.4.2 PID參數整定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智能車系統(tǒng)實驗驗證
5.1 輔助開發(fā)工具
5.2 上位機圖像顯示
5.2.1 C#靜態(tài)上位機
5.2.2 MFC SD卡上位機
5.3 控制算法調試
5.3.1 轉向控制調試
5.3.2 速度控制仿真
5.4 硬件測試
5.4.1 +3.3V電源穩(wěn)壓電路測試
5.4.2 +5V電源穩(wěn)壓電路測試
5.4.3 電機驅動模塊電路測試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總結和展望
6.1 總結
6.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亭;喬潔;劉永濤;;基于單目視覺的自主尋跡智能車設計與實現[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6年10期
2 董蓉;李勃;徐晨;;基于彩色對數圖像處理的運動陰影檢測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6年08期
3 唐玲;陳明舉;楊平先;;基于機器視覺的車輛距離測量系統(tǒng)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年03期
4 王俊龍;張國良;羊帆;敬斌;;改進人工勢場法的機械臂避障路徑規(guī)劃[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3年21期
5 劉巖俊;;嵌入式DSP圖像處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3年09期
6 蔡翠;;我國智慧交通發(fā)展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3年06期
7 張殿富;劉福;;基于人工勢場法的路徑規(guī)劃方法研究及展望[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3年06期
8 吳強;韓震宇;李程;;基于增量式PID算法的無刷直流電機PWM調速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3年03期
9 沈圓;李國勇;;圖像的閾值分割法設計[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2年05期
10 許鵬飛;苗啟廣;李偉生;張軍英;;基于函數復雜度的自適應模擬退火和禁忌搜索新算法[J];電子學報;2012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備;循跡智能賽車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蘭州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1606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91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