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介質(zhì)多點接觸碰撞的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01 16:38
顆粒介質(zhì)是自然界、交通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領(lǐng)域中廣泛存在的一種材料組織形式。對于顆粒介質(zhì)中力的傳遞分布規(guī)律研究,已有的概率理論模型和實驗、仿真結(jié)果差距大,亟待發(fā)展一種更精細準確的理論模型。部分學者研究了顆粒介質(zhì)在己知動載荷作用下的動力學響應,仍缺乏碰撞載荷作用下其瞬態(tài)力學行為的分析。由于碰撞載荷曲線不僅與接觸區(qū)形狀、材料和接觸剛度有關(guān),而且在計算碰撞載荷曲線時還需處理非線性單邊接觸約束,因此顆粒介質(zhì)多點碰撞問題較為困難,對于此類問題的瞬態(tài)響應分析方法很不完善。本文針對顆粒介質(zhì)的多點接觸碰撞問題,采用理論和數(shù)值方法進行了研究,具體研究內(nèi)容如下:(1)探討了顆粒介質(zhì)中力的分布概率的兩種近似方法,基于這兩種方法本文提出新的力的傳遞概率理論模型。對六角密排型顆粒介質(zhì)在集中靜載荷作用下各層顆粒中豎向作用力的分布狀態(tài)進行研究。得到了三種方法下顆粒介質(zhì)中各層顆粒受上層顆粒豎向作用力隨水平位置的分布。結(jié)果表明,兩條峰線上的力隨著層數(shù)的增加呈冪函數(shù)衰減的規(guī)律。觀察兩條峰線內(nèi)各層顆粒中豎向作用力分布曲線,發(fā)現(xiàn)等分配比率近似會導致其呈現(xiàn)單峰;非等分配比率會導致其呈現(xiàn)等高雙峰。本文方法會導致其呈現(xiàn)雙峰,但峰值比第...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砂石?圖1.2糧食筒倉??顆粒介質(zhì)內(nèi)的相互作用以碰撞和摩擦為主,使其為非保守體系,它的變形由??
以下文所仿真的力學模型為對象,討論二維的、六角密排的顆粒介質(zhì)[47],從??接觸力的傳遞情況可知,兩條主要傳遞路徑與邊界將其劃分為三個部分,編號為??I、II和III,見圖2.1?芍,區(qū)域I和II關(guān)于載荷P的作用線對稱,區(qū)域III也??關(guān)于這條線自對稱。在此模型中,僅考慮豎直方向的力在第iV層隨水平位置M??的分布(其中#為層數(shù),M為某區(qū)域內(nèi)水平方向的顆粒數(shù))。??圖2.1顆粒材料受集中載荷力作用的影響區(qū)域??圖2.2?(a)表示第一層受載荷顆粒的受力情況,受到下層相鄰兩個顆粒的支??撐。比如顆粒1與顆粒2和3的接觸情況。圖2.2?(b)表示中間層受載荷顆粒的??受力情況,比如顆粒5與顆粒2、3、8和9的接觸情況。圖2.2?(c)圖表示底層??顆粒的受力情況,比如顆粒8與顆粒4和5的接觸情況。??-6-??
顆粒介質(zhì)多點接觸碰撞的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對于一個iV=l〇的顆粒系統(tǒng),假定每相鄰層的兩條主要傳遞路徑上顆粒的分??配比是^=0.7,則兩條傳遞路徑上的顆粒受到豎向力進行無量綱化,見圖2.3。圖??2.3(a)是峰線上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圖2.3(b)峰線內(nèi)底層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0.25-1????0.5?-?—?Fy/P?—尸/戶??A.?°.2。.丨廠\??多?0J.?\?h?I?\??0.2-?K.?^010'?;?/?V??0.1-?005-?:?/?\??K?\??0.0-1???1???.???1???.??0.00-1——T——■?.?■?.?■?.?"——??2468?10?2468?10??Number?of?particle?Number?of?particle??圖2.3?(a)峰線上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圖2.3(b)峰線內(nèi)底層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通過比較各層顆粒所受到的豎向載荷力,發(fā)現(xiàn)第三層的3個顆粒所受到力的??比例分別為0.35、0.3和0.35,即是說按此種概率模型下,第3層的中間顆粒受??到的豎直載荷力低于兩側(cè)顆粒受到的豎直載荷力,這便是顆粒介質(zhì)中的雙峰現(xiàn)象,??在某些特定區(qū)域可能出現(xiàn)。??從而得到如下幾個結(jié)論:??(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二維顆粒體系單軸壓縮形成的力鏈結(jié)構(gòu)[J]. 孫其誠,金峰,王光謙,張國華. 物理學報. 2010(01)
[2]顆粒彈塑性碰撞理論模型[J]. 何思明,吳永,李新坡. 工程力學. 2008(12)
[3]靜態(tài)堆積顆粒中的力鏈分布[J]. 孫其誠,王光謙. 物理學報. 2008(08)
[4]三維顆粒堆中力傳遞實驗與分析[J]. 蔣紅英,魯進步,苗天德.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2)
[5]非均勻顆粒材料的類固-液相變行為及本構(gòu)方程[J]. 季順迎. 力學學報. 2007(02)
[6]二維顆粒堆中力傳遞的一個概率模型[J]. 蔣紅英,苗天德,魯進步. 巖土工程學報. 2006(07)
[7]顆粒介質(zhì)在類固-液相變過程中的時空參數(shù)特性[J]. 季順迎,Hayley H Shen. 科學通報. 2006(03)
[8]二維顆粒堆積體中力的傳遞與分布研究[J]. 劉源,繆馥星,苗天德. 巖土工程學報. 2005(04)
[9]顆粒物質(zhì)(上)[J]. 陸坤權(quán),劉寄星. 物理. 2004(09)
博士論文
[1]沖擊作用下顆粒介質(zhì)的動力學特性及尺度關(guān)系的理論研究[D]. 葉曉燕.蘭州大學 2013
[2]基于離散元模擬的巖土力學性能研究及應變局部化理論分析[D]. 秦建敏.大連理工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顆粒物質(zhì)中力傳遞和阻力標度關(guān)系的理論研究[D]. 楊亞輝.蘭州大學 2015
[2]顆粒材料對沖擊載荷緩沖特性的離散元分析[D]. 樊利芳.大連理工大學 2015
[3]垂直激勵下復合顆粒鏈的動力學特性研究[D]. 丁茫.南京大學 2011
[4]二維顆粒系統(tǒng)中力分布的理論研究[D]. 張林.南京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2951631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砂石?圖1.2糧食筒倉??顆粒介質(zhì)內(nèi)的相互作用以碰撞和摩擦為主,使其為非保守體系,它的變形由??
以下文所仿真的力學模型為對象,討論二維的、六角密排的顆粒介質(zhì)[47],從??接觸力的傳遞情況可知,兩條主要傳遞路徑與邊界將其劃分為三個部分,編號為??I、II和III,見圖2.1?芍,區(qū)域I和II關(guān)于載荷P的作用線對稱,區(qū)域III也??關(guān)于這條線自對稱。在此模型中,僅考慮豎直方向的力在第iV層隨水平位置M??的分布(其中#為層數(shù),M為某區(qū)域內(nèi)水平方向的顆粒數(shù))。??圖2.1顆粒材料受集中載荷力作用的影響區(qū)域??圖2.2?(a)表示第一層受載荷顆粒的受力情況,受到下層相鄰兩個顆粒的支??撐。比如顆粒1與顆粒2和3的接觸情況。圖2.2?(b)表示中間層受載荷顆粒的??受力情況,比如顆粒5與顆粒2、3、8和9的接觸情況。圖2.2?(c)圖表示底層??顆粒的受力情況,比如顆粒8與顆粒4和5的接觸情況。??-6-??
顆粒介質(zhì)多點接觸碰撞的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對于一個iV=l〇的顆粒系統(tǒng),假定每相鄰層的兩條主要傳遞路徑上顆粒的分??配比是^=0.7,則兩條傳遞路徑上的顆粒受到豎向力進行無量綱化,見圖2.3。圖??2.3(a)是峰線上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圖2.3(b)峰線內(nèi)底層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0.25-1????0.5?-?—?Fy/P?—尸/戶??A.?°.2。.丨廠\??多?0J.?\?h?I?\??0.2-?K.?^010'?;?/?V??0.1-?005-?:?/?\??K?\??0.0-1???1???.???1???.??0.00-1——T——■?.?■?.?■?.?"——??2468?10?2468?10??Number?of?particle?Number?of?particle??圖2.3?(a)峰線上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圖2.3(b)峰線內(nèi)底層顆粒的豎向力變化曲線??通過比較各層顆粒所受到的豎向載荷力,發(fā)現(xiàn)第三層的3個顆粒所受到力的??比例分別為0.35、0.3和0.35,即是說按此種概率模型下,第3層的中間顆粒受??到的豎直載荷力低于兩側(cè)顆粒受到的豎直載荷力,這便是顆粒介質(zhì)中的雙峰現(xiàn)象,??在某些特定區(qū)域可能出現(xiàn)。??從而得到如下幾個結(jié)論:??(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二維顆粒體系單軸壓縮形成的力鏈結(jié)構(gòu)[J]. 孫其誠,金峰,王光謙,張國華. 物理學報. 2010(01)
[2]顆粒彈塑性碰撞理論模型[J]. 何思明,吳永,李新坡. 工程力學. 2008(12)
[3]靜態(tài)堆積顆粒中的力鏈分布[J]. 孫其誠,王光謙. 物理學報. 2008(08)
[4]三維顆粒堆中力傳遞實驗與分析[J]. 蔣紅英,魯進步,苗天德.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2)
[5]非均勻顆粒材料的類固-液相變行為及本構(gòu)方程[J]. 季順迎. 力學學報. 2007(02)
[6]二維顆粒堆中力傳遞的一個概率模型[J]. 蔣紅英,苗天德,魯進步. 巖土工程學報. 2006(07)
[7]顆粒介質(zhì)在類固-液相變過程中的時空參數(shù)特性[J]. 季順迎,Hayley H Shen. 科學通報. 2006(03)
[8]二維顆粒堆積體中力的傳遞與分布研究[J]. 劉源,繆馥星,苗天德. 巖土工程學報. 2005(04)
[9]顆粒物質(zhì)(上)[J]. 陸坤權(quán),劉寄星. 物理. 2004(09)
博士論文
[1]沖擊作用下顆粒介質(zhì)的動力學特性及尺度關(guān)系的理論研究[D]. 葉曉燕.蘭州大學 2013
[2]基于離散元模擬的巖土力學性能研究及應變局部化理論分析[D]. 秦建敏.大連理工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顆粒物質(zhì)中力傳遞和阻力標度關(guān)系的理論研究[D]. 楊亞輝.蘭州大學 2015
[2]顆粒材料對沖擊載荷緩沖特性的離散元分析[D]. 樊利芳.大連理工大學 2015
[3]垂直激勵下復合顆粒鏈的動力學特性研究[D]. 丁茫.南京大學 2011
[4]二維顆粒系統(tǒng)中力分布的理論研究[D]. 張林.南京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295163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lxlw/29516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