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公平正義觀對縮小收入差距的啟示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日益擴大的收入差距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收入差距嚴重地影響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也進一步影響了國家內需的擴大。伴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不公正問題也日益凸顯,收入差距擴大就是其重要體現。縮小收入差距是現階段亟待破解的難題,這不僅關系到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實現社會公正,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公正觀;收入差距
一、馬克思主義公正觀的基本觀點
。ㄒ唬┮晕镔|生產為基礎
社會公正的實現程度取決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馬克思認為,“正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在實質上是物質生產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表述的內容歸根到底無非是對物質生產的反映”。因此,社會公平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決定的,我們必須在現實生產力允許的范圍內解決社會公正問題。“發(fā)展是硬道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fā)展作為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都是針對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提出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到了共產主義才能實現真正的公正,也是以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和涌流的社會財富為基本條件。因此,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我們追求社會主義公正的前提和基礎,離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空談社會主義的社會公正,只能是空想的、庸俗的共產主義理想。
。ǘ┮园簇暙I分配為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主張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由于受到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馬克思指出:“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以后,從社會領回的,正好是他給予社會的。他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在上述對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公正觀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馬克思、恩格的按勞分配理論,并在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和發(fā)展了其理論,逐步形成了按貢獻分配的理念。按貢獻分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guī)律,不但把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同其自身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而且有利于提高每個社會成員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激發(fā)社會活力,提高國家競爭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ㄈ┮匀说陌l(fā)展為核心
馬克思主義公正觀是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社會變革理論,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馬克思理論體系的核心。馬克思從人的發(fā)展角度把人類歷史分為三大形態(tài),揭示了人的發(fā)展歷史進程及規(guī)律。馬克思指出:“人的依賴關系,是最初的社會形態(tài),在這種形態(tài)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fā)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tài)。在這種形態(tài)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fā)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階段”?梢,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相統(tǒng)一,二者是互為前提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應包括人活動能力的自由發(fā)展、人的社會關系充分發(fā)展、人的爪.全面發(fā)展等。
二、中國收入差距的現狀
世界各國都把基尼系數作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認為,基尼系數在0.4—0.5表明收入差距過大。據世界銀行的測算,我國2009年的基尼系數是O.47,這說明我國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嚴重。我國收入差距擴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城鄉(xiāng)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據《國務院關于印發(fā)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的數據,2005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81美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97美元,僅為城鎮(zhèn)居民收入水平的31.0%。另據2010年5月24日的《人民日報》報道,1997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為2.6:l,2010年已達到3.33:1,“落差”幅度不僅遠高于發(fā)達國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發(fā)展中國家。二是地區(qū)之間收入差距過大。2003年城鎮(zhèn)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達到14867.49元,浙江為13179.54元,廣東為12380.43元,而最低的為寧夏6530.48元,貴州6569.23元,甘肅6657.24元。三是社會階層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在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的調查中,20%的最高收入群占有全部收入的54.48%,而20%最低收入群所占比例還不足1%(0.79%)。從家庭收入來看,20%的最高收入組占有近60%(59.35%)的全部收入,而20%最低收入組所占收入的比重不足3%(2.69%),高低收入比為22:l。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但加劇了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更是違背了分配公平的原則,通過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課題。
三、馬克思主義公正觀對縮小中國收入差距的啟示
收入差距問題制約著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馬克思主義公正觀為我們認識收入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ㄒ唬┦前l(fā)展生產力是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正的首要條件
社會公正是一個歷史的、具體的概念,其實現程度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影響和制約。馬克思對未來理想社會的預測,也是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基礎之上。馬克思認為,“正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在實質上是物質生產發(fā)展到一一定階段的產物,其表述的內容歸根到底無非是對物質生產的反映”。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如果建立在貧困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就只是空洞的口號,在貧窮的條件下,一個社會也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正。
。ǘ┖侠淼闹贫仁强s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正的切實保障
任何社會的運行,都需要一定的制度,它是維系社會秩序的綱紀。制度的設計不是憑空想象形成的,需要根據社會發(fā)展水平而制定,它是人們總結歷史經驗和長期探索的結果。羅爾斯在《正義論》中闡述:“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維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只有我們清理和廢除那些不合公正的規(guī)定,設計出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合理制度體系,制度才能真正保障人民普遍自由并體現其價值。筆者認為,完善和制定各項制度必須把握三個原則:一是,制定制度要遵循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二是,制定制度要符合廣大人民的意愿。三是,制定制度要以維護和實現社會的公正為前提條件。制度的首要價值是公正,只有科學合理地制定制度,并嚴格按照程序和制度辦事,才能從根本上遏制和解決社會不公正現狀,才能維護社會穩(wěn)定,為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是事關改革成敗、實現社會公正的重要保障。
。ㄈ┕餐辉J巧鐣髁x社會公正的根本目標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一部分人富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人人共享才是社會主義社會公正的根本目標。鄧小平認為,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也是社會主義公正的本質體現。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中國社會收入差距的擴大,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宗旨。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社會主義社會不僅僅追求利潤,而要在發(fā)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作為先富起來的社會公民,要富而思源,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仍然處于貧窮和困惑中的農民,盡早實現普遍受益、人人共享、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目標。
本文編號:1261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ngjifazhanlunwen/1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