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摘要:結合研究型教學的特點,本文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實施研討式教學、開發(fā)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建設有效實施研究型教學的骨干隊伍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在物理化學課程中開展研究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這種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參與、自主獲得物理化學知識與技能,對全面培養(yǎng)學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有良好效果。
關鍵詞:物理化學;研究型教學;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2-0036-03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自教育部啟動“質量工程”以來,我們作為身處本科教學第一線的物理化學教師,積極行動起來,圍繞我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總體發(fā)展目標,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適應新形勢下物理化學課程的研究型教學模式,通過近四年的教學實踐,獲得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在此與同行交流。研究型教學是遵循當代教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相適應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指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究中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三個突出”,即: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突出研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知識、能力、素質三維度的教學目標。因此,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應以探究為基礎,強化自主學習、思考、創(chuàng)新、合作和表達能力,強化師生共同學習、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注重課內外結合
在研究型教學中,教師把教學重點從傳授知識轉移到以探索、研究知識為基礎的教學上來,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探究為基礎,通過學生個體實現(xiàn)知識的主動建構,教學過程是課內外結合、雙向互動、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這就要求在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必須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留有廣闊的空間。因此,我們首先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入手進行改革。物理化學是高校理工科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和專業(yè)課的紐帶和橋梁,筆耕文化傳播,在教學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我校物理化學課程授課對象量大面廣,涵蓋化工、環(huán)境、材料三個院系十四個專業(yè),每年有8個平行大班(每個大班含2-4個小班,每小班25-30人)同時開課。基于我校倡導的以“通識教育”為前提的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研室經過多次認真討論,對原有教學大綱進行了修改。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的知識需求,調整了授課內容的側重點,精簡課內學時,大力加強對后繼專業(yè)課“有用、必需”的知識,使教學內容合理優(yōu)化、重點突出、與時俱進,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能夠掌握教學基本要求的內容,并了解知識的應用領域,為開展研討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給出時間基礎和知識保障。目前我們共有五個不同層次的物理化學教學大綱,分別適用于化工與制藥(80學時)、應用化學(96學時)、環(huán)境與生物工程(72學時)、材料(64學時)和化工英語強化專業(yè)(80學時)本科生。對理科班和化工英強班,教學內容要求比較全面系統(tǒng);材料專業(yè)重在熱力學部分,尤其要突出相平衡和相圖內容;工科學生則強調基礎,注重應用方面的知識拓展,針對不同專業(yè)又各有側重。如對化學工程和工藝專業(yè)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多地滲透工程意識,穿插一些化工生產實例,讓學生了解物理化學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對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要更多地結合當前環(huán)境惡化現(xiàn)狀,介紹新的對策和與物理化學有關的環(huán)境科學研究進展,使學生開闊眼界,學會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傊n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本概念,了解知識框架體系,對基本概念和原理削枝強干,強化應用,為自主獲取知識留有余地。與該教學體系相對應的新教材編寫正在進行中。
二、實行研討式教學,強化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型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研究”的本質特點,側重的是科學研究精神,意識、態(tài)度、能力等的培養(yǎng),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能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型教學模式,我們采用循序漸進的辦法,第一年選擇一個大班試行“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教學方式,次年推廣到化工與環(huán)境專業(yè)四個大班,逐步展開“分組學習、主題研討、讀書報告”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試點班進行“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方式的具體措施是:在課堂上,集中講授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共性問題;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背景,了解物理化學處理問題的方法(如邏輯思維和高等數(shù)學工具的運用)之后,把一些非基本內容和特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廣泛搜集資料,在小班開展由主講教師和助教協(xié)助的“主題研討”活動,從而將教師“一言堂”的系統(tǒng)講授轉變?yōu)榧ぐl(fā)學生能動創(chuàng)造的學習過程。針對不同知識層次和教學內容,可采用不同類型的操作方式。
1.分組學習:根據(jù)課程進度和內容,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5人,選定一名學生為組長,合作進行某項研究。教師推薦國內外物理化學精品課程和化學化工資源網站,鼓勵學生查閱外文書籍資料,以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獲取信息的能力。組內成員自行分工,各有側重,合作完成研究,最后在全班進行答辯匯報。
2.定期研討:以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疑難問題為研究內容,定期開展主講教師參與指導下的學習研討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質疑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
3.讀書報告:對與學科前沿或工程實踐相關的知識點,課堂上稍做展開與鋪墊,把更為深入的闡述任務留給學生去解決,并通過個人進行“學術報告”的形式驗收,以鍛煉學生查閱文獻、整理概括、講解評述等獲取知識的能力。表1總結了部分不同層次自主學習與研討的主題與學生撰寫的讀書報告題目。
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受歡迎。學生們?yōu)榱松虾米约褐鞒值挠懻撜n,都十分重視和認真投入,提前查閱大量資料,并在課下與教師多次進行交流,對所承擔的知識做到成竹在胸,制作的課件內容豐富、畫面精美,在討論課上的精彩講述和回答博得熱烈掌聲。學生們普遍反映,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力地促進了他們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收獲很多”,包括從書本或網站查找資料和梳理信息能力,同學之間的團結與分工協(xié)作能力,制作高水平ppt課件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刻苦鉆研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此外,學生通過參加小組討論活動,激發(fā)了學習熱情,增強了交往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求實意識,提高了對科研的興趣。
三、科學研究滲透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按照“質量工程”要求,我校在2007年夏季開始實施“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教研室各位主講教師積極響應,根據(jù)各自科研條件,提出并承擔適合大學生結合物理化學知識進行科研實踐的創(chuàng)新課題迄今已達56項,其中有兩項獲得國家級資助、14項獲得校級資助,其余為院級資助項目,內容主要涉及催化材料制備與應用、表面與吸附、清潔能源、儲氫等相關研究。在這些課題研究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文獻調研、設計實驗方案、在實驗中解決實際問題、處理數(shù)據(jù)、撰寫研究報告和論文等環(huán)節(jié),逐步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應用技能等科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參與教研室
本文編號:221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