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教育觀的反思與建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魯潔;一個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條:塑造知識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建雷;;試論學校建構學習型組織的價值意蘊——以學校組織變革為分析視角[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艾兵有;伍家旺;;云南邊境民族地區(qū)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研究——基于云南佤族大學生信仰的調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譚桂榮;;試論有效教學的生命特征[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6期
4 史玉丁;;渝東南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之“威斯康星理念”[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3期
5 鄭煒;;學校生態(tài)德育的知性化困境及其超越[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何智明;;高職學生道德失范的原因與對策[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年03期
7 南京市少工委課題組;萬書玉;;探索生命意義,發(fā)現(xiàn)生命之美——南京市小學生生命意識調查及其啟示[J];中國德育;2006年06期
8 姚林群;陳麗華;;基于課堂情境的價值觀教學[J];中國德育;2009年08期
9 劉美華;;當代少兒期刊教育功能問題與對策分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李小平,楊志國;我國高校德育的“知性化”困境及其超越[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隋剛;;愛默生創(chuàng)新理念的現(xiàn)實意義:靈性、德性、創(chuàng)造性[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蘇強;教師的課程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姚林群;課堂中的價值觀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瓊;以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取向的知識教學變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牛文明;學科和課程的分化與綜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可興;生成性體育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更立;異化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日飛;教育與兒童的自然發(fā)展[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奇娟;梁漱溟“內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星潔;中職生生態(tài)道德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侯曉杰;論教育異化及其消解[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1年
3 張軍;從旁枝到主干[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周渝;重慶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管理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5 付娜;先秦道家思想對課程改革的啟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劉彩姣;論學習的實踐屬性[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宋美超;不誠實的學校與誠實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媛媛;兒童的自由與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田靜;當代大學生道德沖突現(xiàn)狀探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李艾潔;教育懲罰的人性基礎[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丘海雄;趙瓊;;社會學銀行交易研究述評[J];學術研究;2008年11期
2 張默然;;“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合法性的歷史生成[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劉小紅;;基于生活世界理論的幼兒音樂教育[J];黃河之聲;2010年09期
4 陳國學;;后現(xiàn)代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陜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吳正憲 ,王佩霞 ,張鵬宇;創(chuàng)設建構性學習環(huán)境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北京教育;2003年05期
6 胡沫,彭智勇;語言的生存論意義——談海德格爾的語言哲學[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08期
7 陳知綱;;簡析加爾文宗教改革的精神特質及成因[J];社科縱橫;2008年08期
8 葉興藝;王波;;論政治制度的演進性與建構性——以哈耶克和布坎南關于制度設計的辯難為核心[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房萍;;英語精讀教學的后現(xiàn)代主義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賀艷潔;楊士連;;詩意理性教育的建構性解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琦;吳洪健;;在建構性多媒體學習環(huán)境中教學支架和認知方式對小學生應用題學習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李權時;吳俊杰;;后現(xiàn)代技術觀與和諧社會的建構[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3 翟靜麗;;個人教育選擇的價值基礎[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徐長福;;馬克思主義:從建構性理想到調節(jié)性理想——借康德的視角來看[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5 安維復;;社會建構論:網絡社會的人學新探——兼論馬克思本體論的社會建構性[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五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卓新平;;當代中國社會變遷與宗教重構[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3集)[C];2008年
7 余京艷;;小學語文課堂口頭評價的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8 秦世虎;;科學探究性學習活動建構性特征的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9 陳衛(wèi)平;張美英;;建構主義在自然標本陳列中的應用[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10 劉全福;;關于“誤讀”的反思——兼評培根《論美》一文的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亞瓊 賈學穎;讓孩子知道錢是賺來的[N];中國財經報;2004年
2 ;應淡化區(qū)域功能設置中的建構性[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3 鄭豪杰;課程的品質本該是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馬漢廣;西方后現(xiàn)代意識的剖析[N];文藝報;2005年
5 王向民;政治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N];社會科學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祝乃娟;大國外交應持主動的建構性思維[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7 黃小勇;新公共管理:實踐層面的描述[N];學習時報;2002年
8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原主任 研究員 雷達;文學批評態(tài)勢與更新之途[N];中國文化報;2008年
9 記者 錢進 上海金融報記者 劉小敏;獨董制度實踐層面尚有諸多難點求解[N];金融時報;2006年
10 楊帆;“循環(huán)”出的不僅僅是錢[N];蘇州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育正;適用中的民法解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 王瑞明;文本閱讀中信息的協(xié)調性整合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姚雅欣;梁啟超科學文化知行論稿[D];山西大學;2005年
4 王愛華;明達語言維度觀及其哲學關照[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年
5 朱穎;德沃金的“原則”法理學[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蔡勤禹;國家、社會與弱勢群體[D];南京大學;2001年
7 翟靜麗;個人教育選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顯杰;鏡像“話語”——電影修辭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謝穎升;論股權出資的法律制度[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10 徐軍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實現(xiàn)路徑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延智;語文建構性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鄭偉山;基于Web的中學建構性教學模式[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夏明慧;建構性語文閱讀教學法探索及策略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潘儀;基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課程文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5 于志芹;召喚結構與文學類文本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郭雪青;語文建構性閱讀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浩;建構性語文學習環(huán)境建設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趙靜;美國當代要素主義的知識教育觀及其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葉軍;20世紀前期語文知識教育史研究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程艷紅;化學建構性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58247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ilunlunwen/258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