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讀《溫家寶談教育》
[Abstract]:Positive education is a long-term caus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nation and every Chinese, must have the overall thinking. In order to be based on the present and to focus on the future, Wen Jiabao's book "talk about Education" is Wen Jiabao's first work since he left office, which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ince becoming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Wen Jiabao's education of mind has achieved historic development during his tenure of office.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as of 2014, China has 200 million students in school, the world's largest educational country. However, the size of the "big" is not the same
【作者單位】: 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G4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燦新,吳云鵬;人的發(fā)展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宋寧娜;教學、教育與人的發(fā)展[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5期
3 李志興;;教育異化淺論[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王敏;;再議教師的師德師風[J];才智;2010年14期
5 黃裕文;素質(zhì)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的理性思考[J];青海教育;2000年10期
6 褚曉冬;素質(zhì)教育與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遼寧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7 余敬陽;市場經(jīng)濟與德育功能的拓展[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8 徐俊蕾;韓月華;;人學視野下的價值觀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李樂;;在后現(xiàn)代知識觀的視野下思考人的發(fā)展——從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談起[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劉發(fā)稞;趙鵬;;多元智能視野中人的個性化發(fā)展——論教育的作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家訓;;教育經(jīng)濟學的邏輯起點:經(jīng)濟社會與人的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兼談教育經(jīng)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的內(nèi)在矛盾性[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施光明;;實施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策略研究[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3 王漢榮;;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及其培養(yǎng)[A];首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2年
4 李俊明;周潔瓊;;醫(yī)學畢業(yè)生求職心理問題與自我調(diào)適[A];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教學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邊玉芳;;中國兒童青少年閱讀能力測驗的編制[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陸安;;論最大限度地釋放考試的教育魅力[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楊兆山;張海波;;發(fā)展性適應:學生適應問題的教育學闡釋[A];2010年農(nóng)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曲殿臣;;反對“應試教育”[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9 徐國強;;談實施素質(zhì)教育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10 孫耀霖;;教師素質(zhì)與素質(zhì)教育[A];中國煤炭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杜宇;教育的最終指向:人的發(fā)展[N];天津教育報;2011年
2 顧明遠;教育要回歸“人的發(fā)展”原點[N];中國教育報;2011年
3 郭永福;讓教育回歸個性化的境界[N];中國教育報;2011年
4 何祖健 章兢;教育以人為本解讀[N];光明日報;2004年
5 朱理章;學習比教育更重要[N];云南日報;2004年
6 楊紹偉 本報記者 胥茜;一起討要教育權案引起的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從“小古輟學”說起(上)[N];中國教師報;2003年
8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N];安徽日報;2002年
9 朱振國;基礎教育呼喚理想主義[N];光明日報;2004年
10 勞凱聲;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盧旭;教育的現(xiàn)代性解讀[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權迎;云南壯族“坡芽歌書”符號創(chuàng)生與傳承的教育人類學闡釋[D];西南大學;2013年
3 金雪芬;休閑教育的人學之維[D];浙江大學;2013年
4 蒲蕊;學校的自主性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姚林群;課堂中的價值觀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海波;教育問題的前提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偉;教學利益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金波;教育是需要感動的[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黃長云;教育公平與人的發(fā)展[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建平;教育價值觀的歷史變遷及其新走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于鳳銀;非連續(xù)性教育思想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5 許峰;知識經(jīng)濟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教育:內(nèi)涵、價值與趨向[D];蘇州大學;2003年
6 田小紅;學生課堂生活方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趙亮;論學習方式的變革[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國艷;知識批判及對知識教育改革的啟示[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艷利;論教師人格及其教育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10 韓百龍;《中庸》的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3390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aoyulilunlunwen/243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