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的價值判斷與公正量刑的途徑
本文選題:量刑 + 公正量刑。 參考:《現(xiàn)代法學》2015年02期
【摘要】:量刑是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有機統(tǒng)一。量刑的事實判斷以犯罪的主客觀事實為基礎,量刑的價值判斷體現(xiàn)國家和社會懲罰與預防犯罪的特殊需要!缎谭ā返61條規(guī)定的是量刑的事實根據(jù)與法律根據(jù),在價值判斷上有所缺漏。量刑的價值判斷與規(guī)范判斷并不相同。影響量刑的非規(guī)范性價值評價因素主要包括:情勢變遷、文化背景、價值觀念以及犯罪人的家庭、生活狀況等。公正量刑的途徑在于:堅持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相結合;適時調(diào)整量刑的依據(jù)和標準;賦予法官適度的自由裁量權;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程序機制。
[Abstract]:Sentencing is the organic unity of fact judgment and value judgment. The fact judgment of sentencing is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s of the crime, and the value judgment of sentencing reflects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in punishing and preventing crime. Article 61 of the Criminal Law stipulates the factual and legal basis of sentencing. There are gaps in the judgment of value. The value judgment of sentencing is not the same as the standard judgment. The non-normative evaluation factors of sentencing include: situation change, cultural background, value concept, the family and living condition of the offender. The way of fair sentencing lies in: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fact judgment and value judgment; adjusting the basis and standard of sentencing in time; endowing the judge with appropriate discreti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procedural mechanism.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分類號】:D924.13;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瑞華;;論量刑信息的調(diào)查[J];法學家;2010年02期
2 熊秋紅;;中國量刑改革:理論、規(guī)范與經(jīng)驗[J];法學家;2011年05期
3 曲新久;推動廢除死刑:刑法學者的責任[J];法學;2003年04期
4 李德順;;我們心目中的“天平”和“尺子”——談價值與價值觀念[J];觀察與思考;2012年05期
5 葉良芳;;從特別減輕到違憲審查——以許霆案為樣本的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6 李潔;;論量刑規(guī)范化應當緩行——以我國現(xiàn)行刑法立法模式為前提的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7 趙秉志;彭新林;;關于許霆案件的法理問題思考[J];刑法論叢;2008年02期
8 陰建峰;;刑事裁判的刑法社會學解讀——以許霆案為視角[J];刑法論叢;2009年02期
9 江暢;論價值判斷的性質[J];人文雜志;1989年02期
10 彭文華;;我國性價值觀的發(fā)展與性犯罪立法的完善[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穎洲;李德貴;;論分權思想與近代西方憲政之建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陳宏光;;立法權概念的評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3 孫鵬;陳樹森;;論意思自治——兼論從近代民法到現(xiàn)代民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張小玲;李家宏;;論刑事訴訟中訴判同一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6 陳宏光;;行政權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7 張波;;新中國的加重和從重處罰制度的考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8 陳海平;;困境與進路:司法改革語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9 張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認:要件解析與類型定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10 吳沈括;;論博客刑事責任之歸致——以刑法解釋為進路[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白新潮;;中國檢察權及其權力配置[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孫光駿;;論當前憲政制度下的獨立行使檢察權[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張健;;世界各國(地區(qū))反貪機構外部社會監(jiān)督制度比較研究——兼論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監(jiān)督范圍與組織形式的完善[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課題組;倫朝平;范淑玲;賈穎玲;李繼華;;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薛曉衛(wèi);;人民監(jiān)督員選任機制完善構想[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種松志;;論死刑復核的法律監(jiān)督[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溫輝;;我國檢察機關性質分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李澤明;陳曉東;;檢察官遴選制度探微[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張云平;任海新;;完善自偵工作監(jiān)督制約機制的思考[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凱;我國反腐敗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權龍曼;論我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完善[D];南京工業(yè)大學;2014年
3 亓連廣;淺議我國檢察權的優(yōu)化配置[D];山東大學;2014年
4 何妍;我國宗教法制建設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2年
5 羅麗;我國農(nóng)業(yè)補貼政策的演進與發(fā)展研究[D];武漢輕工大學;2013年
6 王虎平;治理視域下的官德建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7 韓冰;審計權力運行監(jiān)控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8 張琦;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9 蘇飛偉;我國交通事故認定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10 宋向鳴;指定居所監(jiān)視居住的適用與規(guī)制[D];蘇州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改之;;社會相當性理論的體系地位及其在我國的適用[J];比較法研究;2007年05期
2 周寧東;汪增群;;金融發(fā)展對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一項基于面板數(shù)據(jù)的研究[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7年05期
3 張明楷;;日本刑法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當代法學;2006年01期
4 汪貽飛;;論社會調(diào)查報告對我國量刑程序改革的借鑒[J];當代法學;2010年01期
5 劉明祥;論搶劫罪的加重犯[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楊志斌;;英美量刑模式的借鑒與我國量刑制度的完善[J];法律適用;2006年11期
7 李玉萍;;我國相對獨立量刑程序的設計與構建[J];法律適用;2008年04期
8 虞平;;量刑與刑的量化——兼論“電腦量刑”[J];法學家;2007年02期
9 劉明祥;;論刑法學中的類推解釋[J];法學家;2008年02期
10 馮軍;;論刑法解釋的邊界和路徑——以擴張解釋與類推適用的區(qū)分為中心[J];法學家;2012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社科院研究員 侯國云邋浙江省象山縣檢察院檢察官 么惠君;[N];法制日報;2008年
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師 付立慶;[N];法制日報;2008年
3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謝望原;[N];法制日報;2008年
4 萬靜;[N];法制日報;2008年
5 喻中;[N];法制日報;2008年
6 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 趙秉志;[N];法制日報;2008年
7 ;[N];檢察日報;2001年
8 趙秉志;[N];檢察日報;2004年
9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黎宏;[N];檢察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徐日丹;[N];檢察日報;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麗;價值判斷之于法官[J];法學;2003年06期
2 邱君;;法律上的價值判斷[J];法制與社會;2006年20期
3 侯星宇;;關于法學與價值判斷二者聯(lián)系的討論[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年10期
4 金一南;;中國外交中利益判斷與價值判斷之關系[J];國際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5 李億;楊方;;淺析群眾路線表述中的價值詞和價值判斷[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4年02期
6 董永祝;執(zhí)法為民:價值判斷與路徑選擇[J];中國司法;2004年09期
7 沈琪;;刑法適用中的價值判斷[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楊智;王萍;;大學生價值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胡義清;鄒建鋒;;政策分析中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的沖突與權衡[J];行政論壇;2012年03期
10 賴陽松;;淺議孫中山的文化價值觀[J];廣州研究;198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清芳;李成蹊;;論體育精神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貢獻[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2 蔡建軍;;中華文明的源與流——關于永州古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價值判斷[A];三湘青年社會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3 肖先福;;醫(yī)師的能力與認識論和方法論[A];全國疑難性心腦血管病診療新進展研討會及講習班(第七屆全國疑難病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9年
4 張衛(wèi)華;;引導學生生命成長[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歷史價值判斷何以成為可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林琳;電影需要怎樣的價值判斷[N];文藝報;2010年
3 林來梵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法學院);正確認識法學中的價值判斷問題[N];長江日報;2007年
4 童大煥;人口準入制: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于娜;當代水墨還缺乏獨立價值判斷[N];華夏時報;2012年
6 何曉燕;建構電影價值判斷的基準線[N];中國電影報;2010年
7 南京市雨花臺區(qū)法院 張劍鋒 馮衛(wèi) 劉迎春 張建忠;道交案中法官應重視的價值判斷[N];江蘇法制報;2008年
8 記者張微;用歷史唯物主義構建大眾文化價值判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玩得太大了[N];法制日報;2011年
10 湖北省監(jiān)利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吳秋方;醫(yī)生不能缺失正確的價值判斷[N];健康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胡相紅;論司法推理與法官價值判斷[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2 楊元香;歸檔網(wǎng)絡信息價值判斷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3 袁慧;價值判斷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曹磊;論涵攝模式困境[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5 解少君;不確定法律概念初論[D];蘇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3586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falvlunwen/xingfalunwen/203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