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變通施行刑法的路徑轉換——從實體法到程序法
本文選題:刑法 + 變通施行 ; 參考:《法商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雖然我國刑法在民族自治地方變通施行仍具有現實意義,但是這一制度因缺乏可行性與合理性而面臨困境。基于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互動、互補關系,刑法的變通施行完全可以通過程序法制度設計得以實現,即可以通過對刑事訴權制度、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公訴案件當事人和解制度的變通立法來達到刑法變通施行的目的。這種程序法變通路徑能適應刑法在民族自治地方變通施行的現實需要,有效擺脫刑法變通施行面臨的困境,也是在恢復性司法理念下改革刑事訴訟制度的有益嘗試。
[Abstract]:Although China's criminal law is still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the system 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because of its lack of feasibility and reasonablenes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and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inal law an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alternative enforcement of criminal law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design of procedural law system, that is, through the system of criminal right of action, the system of not suing under conditions. The alternative legislation of the party reconciliation system in public prosecution cas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riminal law adaptation. This alternative path of procedural law can adapt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flexible implementation of criminal law in ethnic autonomous areas, effectively get rid of the dilemma faced with the flexible implementation of criminal law, and is also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reform the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under the concept of restorative justice.
【作者單位】: 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學民族法制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額·烏力更;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力保障機制研究[J];理論研究;2000年02期
2 劉驚海;民族自治地方經濟自治權問題[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1年02期
3 張寶安;“九五”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綜述[J];今日民族;2001年07期
4 戴小明,魏紅英;來自民族自治地方的思考評——《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加強民族立法 發(fā)展繁榮民族自治地方 遼寧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培訓班結束[J];滿族研究;2002年02期
6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發(fā)展巡禮[J];今日民族;2005年08期
7 康耀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民族自治地方立法[J];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8 雍海濱;;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變通權及其運用[J];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9 郭寶亮;李春林;;西部開發(fā)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探討[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黃光學;;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 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J];中國民族;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俊清;;政治生態(tài)主義視閾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寶奇;林紅;;民族自治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3 周建明;;民族自治地方新聞發(fā)布的現狀與發(fā)展[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4 張錫盛;;西部開發(fā)與少數民族權益保障三題(綱要)[A];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學術討論會暨第九次顧問座談會論文集[C];2000年
5 楊文順;;淺談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文明建設[A];“兩個共同”與加快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全國民族理論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趙健君;;論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權制度[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4集)[C];2009年
7 楊梅;;西部大開發(fā)與民族自治地方立法[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8 周健;;關于《民族區(qū)域自治法》若干法律條文細化的研究[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張殿軍;;協商民主視野的族際政治與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A];中國民族法治發(fā)展報告(2011)[C];2012年
10 潘紅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行使的阻卻因素與調適對策——基于系統(tǒng)理論的分析[A];2013年中國民族法學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充分反映民族自治地方的真實意愿[N];中國民族報;2005年
2 賀覓;關于做好幫助指導民族自治地方州慶、縣慶工作的思考[N];貴州民族報;2007年
3 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 張存良;論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發(fā)展的基本任務[N];大理日報(漢);2007年
4 張建平;我省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扶持幫助[N];河北經濟日報;2007年
5 ;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辦法[N];黑龍江日報;2007年
6 果洪升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稅收思考與建議[N];中國民族報;2003年
7 閔偉軒;民族自治地方貧困人口同比略有下降[N];中國民族報;2009年
8 周志忍;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學科體系的建構與拓展[N];中國民族報;2009年
9 內蒙古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韓璐;從公共管理學視角探討民族自治地方財政自治權的實現[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10 本報記者 邸銘旭;促進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式發(fā)展[N];友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普永貴;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謝尚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政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湯法遠;社會轉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4 呂中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康耀坤;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付明喜;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7 王照地;民族自治地方承接產業(yè)轉移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8 孫麗君;法律變通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姜保紅;甘肅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為文明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10 高韞芳;當代中國中央政府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高飛;民族自治地方領導力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2 金阿拉坦蘇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保障機制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3 張元軍;論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變通權[D];延邊大學;2007年
4 馬曉菲;論民族自治地方法律變通權的保障與規(guī)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5 王孜;民族自治地方資源開發(fā)補償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6 姚雅倩;論刑法中的變通規(guī)定和補充規(guī)定[D];湘潭大學;2015年
7 李艷麗;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6年
8 郭廷廷;民族自治地方權利與義務關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9 吳凌頻;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質量提升研究[D];吉首大學;2016年
10 楊曉瑜;突出民族特色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31465
本文鏈接:http://lk138.cn/falvlunwen/xingfalunwen/203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