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濟路徑的選擇與優(yōu)化
本文選題:反家庭暴力法 + 家長主義刑法; 參考:《青少年犯罪問題》2016年04期
【摘要】:《反家庭暴力法》的頒布填補了我國預防和處置家庭暴力行為的空白,針對各種家庭暴力行為設置了救濟方案。作為我國首部規(guī)制家庭暴力的法規(guī),《反家庭暴力法》明確界定了家庭暴力的范疇、統(tǒng)一了近年來關于家庭暴力概念的爭議,為家庭暴力犯罪的刑事救濟設置了雙層次的介入通道。但近距離審視其具體規(guī)定,在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濟路徑設置上仍有失精致性,未能準確給予家庭暴力犯罪中諸如性暴力等爭議問題規(guī)范定位,處置家庭暴力犯罪在理念上仍然有可優(yōu)化的空間。在立足于行進中的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濟進程的基礎上,針對司法適用中常見的虐待罪認定、婚內(nèi)強奸認定、以暴制暴問題的認定提出了具體處置方案,并擇取家長主義刑法、被害人過錯和期待可能性理論作為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濟介入和干預理念優(yōu)化的主要選項。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Law on Domestic Violence of Domestic Violence fills the gap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our country . As the first regulation to regulate domestic violence , the Law on Domestic Violence has clearly defined the scope of domestic violence , and has set up a two - level intervention channel for the criminal relief of domestic violence .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
【分類號】:D92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世洲;;現(xiàn)代英國反對家庭暴力的主要法律制度研究[J];法學雜志;2016年01期
2 趙秉志;;中國刑法的最新修正[J];法治研究;2015年06期
3 趙秉志;原佳麗;;對女性“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學思考——基于家庭暴力視野下的思考[J];人民檢察;2015年13期
4 李春斌;;挑戰(zhàn)與回應:性別正義視域下的家庭暴力與正當防衛(wèi)——兼論《反家庭暴力法》的家庭法哲學[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5 張金玉;;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害人過錯的認定[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年04期
6 車浩;;自我決定權與刑法家長主義[J];中國法學;2012年01期
7 羅杰;;香港《家庭及同居關系暴力條例》述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曹雪輝;;婚內(nèi)強奸問題芻議——基于對婚內(nèi)強奸之概念、理論基礎、法律價值定位的考量[J];西部法學評論;2010年06期
9 李洪祥;;“家庭暴力”之法律概念解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4期
10 馬品懿;劉斌;;家庭暴力犯罪問題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松;;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濟路徑的選擇與優(yōu)化[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6年04期
2 董純樸;;中國家暴犯罪防控研究[J];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年02期
3 董純樸;;中國家暴犯罪防控研究[J];犯罪研究;2016年03期
4 楊小林;;論貪污受賄犯罪量刑標準與終身監(jiān)禁制度的適用[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5 鄭玉雙;;自我損害行為的懲罰——基于法律家長主義的辯護與實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6年03期
6 孫道萃;;“流量劫持”的刑法規(guī)制及完善[J];中國檢察官;2016年08期
7 李陽;;刑法中身份證件特征分析[J];法制博覽;2016年11期
8 朱佳;;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務事”[J];法制與社會;2016年09期
9 李春斌;;為什么民法典應將“婚姻法”正名為“親屬法”[J];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02期
10 于安寧;;襲警行為入刑的合理性研究——兼議《刑法修正案(九)》對妨害公務罪的修改[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秉志;;中國死刑立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為主要視角[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01期
2 李春斌;;“受虐婦女綜合癥”理論的司法實踐及法官考量[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3 丁慧;;試論中國親屬法哲學的發(fā)展方向——兼與徐國棟教授商榷[J];法學雜志;2012年07期
4 黃文藝;;作為一種法律干預模式的家長主義[J];法學研究;2010年05期
5 楊立新;劉召成;;論作為抽象人格權的自我決定權[J];學海;2010年05期
6 徐陽;;我國公訴與自訴的協(xié)調(diào)機制探析[J];政法論壇;2010年03期
7 徐國棟;;家庭法哲學兩題[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3期
8 梁根林;;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證偽[J];法學;2010年04期
9 張亞軍;胡利敏;;家庭暴力下受暴女性犯罪的量刑與執(zhí)行途徑[J];河北學刊;2010年02期
10 吳靜;;期待可能性理論在我國刑事司法中的適用[J];法律適用;2009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學才;涉槍暴力犯罪的特點、成因與對策[J];遼寧警專學報;2000年01期
2 葛修路;暴力犯罪的社會原因淺析[J];棗莊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3 李連博;對女性暴力犯罪的思考[J];廣西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展萬程;論暴力犯罪[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5 王勇哲;我國暴力犯罪活動的趨勢和對策[J];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2期
6 王冶英,林寧;預防、遏制暴力犯罪的思路與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10期
7 楊維根;上海市暴力犯罪的發(fā)展趨勢與控制對策[J];犯罪研究;2001年05期
8 王亞莉;試析我國暴力犯罪的基本理論與防控構想[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林寧;當前嚴重暴力犯罪特征、成因及對策芻議[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劉張洛;淺談高校暴力犯罪的防范[J];鷺江職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建學;;暴力犯罪行為的特點、控制和矯治[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2 王彬;李寶花;胡峻梅;胡澤卿;林勇;;精神障礙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特征分析[A];中國法醫(yī)學會第三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宋欣;周欣;洪云;付立民;謝天壬;賴萬中;陳學鋒;鄒娜;胡銘;朱顯有;馬龍虎;古源;秦新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物學及其他危險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A];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3年
4 曹水金;;4例攻擊性爆炸殺人案分析[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5 馬濤;;論暴力犯罪的媒體誘因及其對策反思——規(guī)避模仿示范效應的新路徑[A];犯罪防控與平安中國建設——中國犯罪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3年)[C];2013年
6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應引起重視[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7 陳屹立;張衛(wèi)國;;懲罰和嚴打?qū)Ψ缸锏耐匦?基于中國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8 杜雄柏;王廣聰;;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生成機制——基于湖南省X市32個尋釁滋事案例的實證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9 李s,
本文編號:201227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xingfalunwen/201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