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發(fā)展與國際法:風險及應對
[Abstract]:Adopting the strategy of alienation from international law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ization and promote open development may bring identity risk and reputation risk to China. On the contrary, if we adopt the way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main risks encountered are viewpoint risk and capacity risk. The risk of identity is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of their own behavior and ident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risk of reputation is the decrease of credit accumulated by the state taking action in the world. These are the core determining factors critical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e is unable to overcome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ranslating these two risks into real threats. Therefore, this risk is inexplicable, and every effort must be made to avoid it and to develop it in the light of the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law. Concept risk is mainly a variety of useless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law or virtual ideas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while capacity risk is mainly the gap between system cognition, legislative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team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opening up. If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law is adopted to open up development, the main determining factors to deal with the two risks come from within the State, so they can be overcome and changed. Through their own careful study and determined innovation, we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making full us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mproving the original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aw, so as to find a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development path for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提升中國話語權與國際法律制度變革”(16JJD82001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學偉;;論國際法與國內法的辨證關系[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2 劉芳雄;;論國際法發(fā)展的表現(xiàn)與前景[J];求索;2005年11期
3 付文明;;《國際法教程》學習輔導[J];領導之友;2006年03期
4 梁濤;;論國際法的晚近發(fā)展趨勢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5 易顯河;;向共進國際法邁步[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溫樹斌;;國際法基本屬性之思辨[J];河北法學;2007年08期
7 胡育云;;對國際法法律效力的反思[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0期
8 古祖雪;;國際法體系的結構分析[J];政法論壇;2007年06期
9 張衛(wèi)明;;近二十年晚清國際法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2007年03期
10 陳喜峰;;國際法的自足制度之研究[J];政法論壇;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寧;;國際法與構建和諧世界[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2 黃偉;;也論國際法的等級[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3 謝小慶;;論國際法的歷史類型[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4 李杰豪;;國際和諧與國際法的“系統(tǒng)平衡論”——權力、利益與道德的范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5 白中紅;;論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國際法基礎[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6 劉繼勇;;國際法與國際關系論[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7 溫樹斌;;關于國際法“法律性”的辯證思考——理論和實踐的視角[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8 楊松;;國際法與國際貨幣新秩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何志鵬;;國際法治的中國立場[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黃志雄;;國際法視角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運動與中國和平發(fā)展[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張謙;建設和諧世界理念與國際法價值[N];光明日報;2007年
2 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曾令良;和諧世界呼喚新的國際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3 謝小慶;如何認識當代國際法的作用[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劉敬東;國際公法不容挑戰(zhàn)[N];法制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郭恒忠 中國人民大學講師陰劍峰;美英對伊動武缺乏國際法律依據[N];法制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國強;論新世紀國際法之本體[D];復旦大學;2006年
2 秦倩;國際法與宗教非政府組織[D];復旦大學;2007年
3 藺運珍;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法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賈少學;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吳錦標;國際法與國際秩序[D];山東大學;2006年
6 李春林;國際法上的貿易與人權關系論[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7 王忠寶;論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劉衡;國際法之治:從國際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漢大學;2011年
9 陳穎健;公共衛(wèi)生全球合作的國際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10 那力;國際環(huán)境法的新理念與國際法的新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中周;論國際法對化學武器的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2 呂s,
本文編號:247711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guojifa/247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