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與新潮的碰撞與交融——古羅馬共和時期的兩項教師法令釋讀
【文章目錄】:
一、公元前161年的教師法令
二、公元前92年的教師法令
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葉民;;共和國晚期至帝國初期古羅馬人的希臘觀[J];世界歷史;2008年04期
2 姬慶紅;;父親即教師——古羅馬父親在教育中的角色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艷萍;楊巨平;;原始督伊德教初探[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2 李大維;;論羅馬帝國消防軍[J];安徽史學;2011年02期
3 蔣保;;智者與古希臘演說[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宮秀華;論羅馬共和時期的行省總督制[J];北方論叢;2001年04期
5 王振霞,田德全;羅馬共和國時代公民權擴展的原因[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6 史海波;;古希臘民主制度起源和形成的社會史考察[J];北方論叢;2008年03期
7 李文勝;馬金廣;;羅馬共和晚期刑事訴訟模式探微——以西塞羅為克魯恩求斯辯護為中心[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胡燕華;;羅馬帝國初期的城市建筑特征[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7年04期
9 楊俊明,巢立明;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張文俠;;古希臘神諭的心理暗示作用[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徐媛媛;德爾斐神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趙康英;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及其《基督教會史》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龍海;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吳素梅;古希臘民族形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大維;羅馬帝國“弗魯曼塔里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石慶波;公元前4世紀雅典城邦的相對穩(wěn)定與公民的政治參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8 楊銳;論早期基督教與羅馬帝國[D];復旦大學;2003年
9 陳可風;羅馬共和時期的國家制度[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孫寶國;18世紀以前歐洲文字傳媒與社會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葉民;;共和國晚期至帝國初期古羅馬人的希臘觀[J];世界歷史;2008年04期
2 付靜;;古羅馬的母親角色[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黎霞;;西塞羅與羅馬演說術教育[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05期
2 李永剛;李永毅;;“西塞羅之手”——走向書寫時代的政治[J];學海;2009年05期
3 賀五一;;西塞羅的宗教法思想[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4 施治生;西塞羅的共和國政治理論[J];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01期
5 徐奕春;西塞羅的老年幸福論[J];道德與文明;1999年05期
6 薛軍;;西塞羅:一個羅馬人[J];讀書;2013年05期
7 胡菊香;;簡論西塞羅“行善與作惡”的思想[J];神州;2013年13期
8 楊乾;;對西塞羅的反思和再認識[J];理論界;2007年09期
9 劉小青;;西塞羅當選執(zhí)政官的原因探析[J];法制與社會;2008年33期
10 王雙洪;;西塞羅和他的《論演說家》[J];博覽群書;2008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余友輝;西塞羅修辭性政治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胡黎霞;務實·理性·創(chuàng)新[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林志雄;修辭術與哲學之爭及“理想的演說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賀五一;論西塞羅的法律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彭君華;論西塞羅的共和思想[D];復旦大學;2013年
3 李慧;論西塞羅的國家觀[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4 于璐;論西塞羅《論法律》中的宗教法[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5 沈小龍;西塞羅的共和觀[D];浙江大學;2011年
6 謝敏芳;論西塞羅的政治哲學[D];安徽大學;2007年
7 廖麗芳;西塞羅和諧社會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吉原馳;西塞羅混合政體理論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6549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fashilw/286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