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從社會學角度看立法理性

發(fā)布時間:2014-11-12 18:04
    一、前言
    康德認為,立法與人類的尊嚴和理性有關。一個理性人只遵守他內心認同的法律,也只有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是有尊嚴的。正如他的一句格言:如果一個人只遵守他內心認同的法律,那么,他就是有理性和尊嚴的,即如果法律制定時,那些將要適用這些法律的人沒有參與,那么,這樣的法律就是不合情理的。如果理性等同于合理,這樣的法律就是不理性的。最后,如果我們在行為時一定要遵從我們的理性的話,那么,這樣的法律是不應該被遵守的。
    問題是,康德的格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變成現(xiàn)實呢?康德提到了個人理性,但法律從來都不是一個私人話題。法律的定義是:它是一套調節(jié)政府、人民相互之間關系、具有強制性的行為規(guī)范。法律調整機構之間的關系,一個機構是不能有一套專門適用它本身的法律的。如果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就只按照這樣的一種特定的法律規(guī)范去行事的話,那么,我們就很難實現(xiàn)康德所謂的基本要求。
    二、兩種代議制
    在康德關于尊嚴、理性和立法的關系建構中,我們會面臨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如果說你有義務遵守你自己參與制定的法律,而不是其它法律,那么,這其中的"你"和"你自己"就必須被理解為很多人,而且確實是這樣。法律帝國總是涉及到很多人,而不是一個人,F(xiàn)實問題是為這些包括在"你"和"你自己"中的人找到一種程序,以使他們能夠決定哪些法律要遵守,哪些不應遵守。如此,他們就參與了他們自己的法律的制定過程,也因此具有了理性和尊嚴。那么,這些程序到底是怎樣的呢?這就要求法律的制定過程必須通過民主程序,使人人都能參與進來,充分表達他們的意志,只有這樣的法律他們才會自愿遵守。因此,這時的政府必須是一個代議制政府,通過人們選出的代表進行立法。那么,代議制政府組織形式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jù)馬克斯.韋伯的觀點,代議制形式有兩種,一是自由個體代表制,另一個就是利益集團代表制。在現(xiàn)代國家議會中,自由個體代表制非常普遍,它是一種典型的民主形式。在這里,議會是政治運作的核心,只有通過它才能制定法律。因此,那些有組織的政黨或政治派別為了獲得更多選票會不斷約束自己,他們通過議會討論協(xié)商立法。這樣,人們通過他們選出的代表也就間接參與了立法過本文由筆耕文化傳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程,他們是有理性和有尊嚴的。但是,有時這種立法也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如在芬蘭,這種自由化民主在1944年二戰(zhàn)末和1981年凱科寧總統(tǒng)任期末之間這段時期內達到了頂峰,但之后卻出現(xiàn)了一種事實上較激進的組織-------沉默革命。他們?yōu)榱俗陨砝姹懵?lián)合了起來,從而在議會立法時取得更大的影響力。因此,這種民主的自由代表制也就轉變成了利益集團代表制。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說,這種集體不是通過民主選舉產(chǎn)生的,它往往只考慮自身利益。他們在政府機構中安插一些專業(yè)官員,并通過立法形式來維護他們集體的利益。當自由個體代表與利益集團代表發(fā)生沖突時,立法就不再是有意義的議會的事了。由于自由個體代表無法與利益集團代表相抗衡,議會立法也就成了各種利益集團為自身利益而相互博弈的工具了。此時,那些不屬于任何利益集團的個人就不得不根據(jù)他自身的利益在各種利益集團之間進行選擇,憲法賦予個人的選舉權變得無足輕重,再也無法通過它來維護自身權利了。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等于沒有參與立法過程,他遵守法律并非自愿,并非是作為一個理性主體,這樣的立法不符合個人理性原則,因此,個人尊嚴也就不復存在了,盡管還有一票選舉權,但已經(jīng)變得非常廉價。此時的立法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三、無意義的立法
    由于利益集團代表取代了自由個體代表成為了代議制立法的主導力量,個人代表也就成了傻瓜,失去了尊嚴,立法也失去了其本來意義。
    在芬蘭1996年關于稅收立法的過程中,為刺激經(jīng)濟發(fā)展,立法機構宣稱要減輕人民稅負。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立法機構所通過的減稅法案,使得中低收入者的個稅仍維持在原來水平或者更高,而只有高收入者才真正減了稅,從立法中獲得了實質性利益。這樣的立法結果與人們的期望相違背,與立法初衷相背離。當有記者問起那些立法代表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時,他們也不知所云。本來是人們自己選出的代表,為了他們自身利益去參與立法,結果卻損害了自身的利益,滿足不了他們內心的期待。此時,這樣的立法還有意義嗎?
    四、一個憲法性問題
    這是一個憲法性問題。盧梭對民意的理解以及康德的理性意志、理性服從更多傾向于選舉制度的安排,例如馬克斯.韋伯的自由個體代表或者比瑟姆的自由民主。但這里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所有人的意志和大部分人的意志。大部分人的意志指的就是普通公眾的利益,而所有人的意志指的卻是個人利益,它是所有個人利益的總和。雖然選舉是建立在所有個人意志總和基礎之上的,但只有當他們利益不一致,且事先沒有溝通的時候,這時的所有人的意志才接近于大部分人的意志,即接近民意。而當各部分人都結成一個個小團體時,他們所代表的就不再是民意了。因此,民意是最重要的。選舉必須是沒有特殊利益集團參與,且每個人都能充分、僅從他自身利益出發(fā)來考慮問題,這時的選舉才能真正反映民意。而議會就應該是由這樣的選舉產(chǎn)生的,否則,它通過的立法就可能會與選舉它的個人的初衷相違背。
    根據(jù)芬蘭憲法,議會是一個整體,它不能分為一個個代表不同利益的團體。但如果這樣的話,它在立法時應和誰一起討論不同的意見,去實現(xiàn)不同的利益呢?它確實需要一個外在參與者為著不同的利益來和它對話,和它爭辯,否則,它通過的立法又和它自己的、單獨的、沒有經(jīng)過充分討論的想法和決定有什么兩樣呢?它需要一個"反對者",來限制它的權力,防止它的獨斷,從而真正地反映大部分人的意志,也即民意。因此,在后現(xiàn)代社會,需要一個自治政府,在這里,個人利益和公眾利益能得到很好的協(xié)調。這時就需要重新修改憲法,改變它認為的最重要的部分,即民意,而把國家權力分配給政府和議會,由議會代表公眾利益,政府代表特殊利益。這樣通過的立法才會使人感到他是有理性、有尊嚴的。
    五、結論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立法需要理性,原因是:立法時常存在很現(xiàn)實問題,比如,如何才能協(xié)調立法與個人尊嚴和理性之間的關系,如何解決自由個體代表和利益集團代表之間的沖突。如果這樣的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那么,此時通過的法律是無意義的,它無法代表個人利益,體現(xiàn)個人尊嚴和理性。因此,這就要求從憲法上改變現(xiàn)有的導致立法不公的權力分配結構,把國家權力重新分配給代表不同利益的機構,即政府和議會。由政府代表政府本身和不同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由議會代表按普選原則形成的公眾利益,從而形成一種制衡,使不同利益得到充分調和。通過這種形式制定的法律才能充分體現(xiàn)所有人的意志,人們才會發(fā)自內心地去認同它、遵守它,并同時感到自己是理性、有尊嚴的。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100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falilunwen/100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d9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