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用論視域中的張載氣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1-05 20:12
近來的張載哲學研究基本都使用本體論作為理論框架,但理論框架需要與具體思想體系配合,本體論是自西方哲學中引入的外來框架,使用本體論進行研究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不必要的干擾。體用論是中國古代思想中原生的理論框架,張載也使用體用論以說明其氣學思想。較之來源于西方哲學中的本體論,使用原生的體用論來解讀張載思想更能貼近張載的本意。中國古代的體用論有兩種基本用法。第一種意指“形體與功能”,這種用法濫觴于先秦而延續(xù)至兩宋,并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與《易傳》中的道器觀念結(jié)合,南宋時期經(jīng)過改造后繼續(xù)保留程朱理學中;第二種意指“本性與實體”,這種用法受佛教影響較深。南宋時期的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吸收、融合了這兩種基本用法,形成了極為龐大、靈活的體用論體系。第二種用法與西方本體論較為接近,近來中國哲學研究對此多有留心,而對前一種用法關注較少。張載的體用論延續(xù)前一種體用論的用法。在天的層面上,他以神、德為體,以化、道為用,體和用兩個方面都要統(tǒng)一于氣。氣是張載思想的中心概念,天、太虛、太和、神都是氣的不同名稱,針對不同情況“指事而異名”,是體用論中的體。氣這一概念針對陰陽乾坤兩端,同時也是萬物一體的依據(jù);天是就天地萬物總體而言;...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s
緒論
一、研究的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相關文獻綜述
四、研究思路與章節(jié)概要
第一章 體用論與《易傳》的交織
第一節(jié) 早期體用論的兩種路徑
第二節(jié) 體用論與道器關系的結(jié)合
第三節(jié) 朱熹的體用論與道器關系
第二章 張載體用論及其易學背景
第一節(jié) “德,其體;道,其用”的體用論
第二節(jié) 從“乾坤言其用”看道器關系
第三章 氣與天——體用論的言說對象
第一節(jié) 氣能一有無
1、氣有陰陽與萬物一氣
2、太虛即氣
3、“太虛無形,氣之本體”
第二節(jié) 天唯運動一氣
1、張載之天與凡俗之天
2、“由太虛,有天之名”
第四章 神與化——清極之氣與其功用
第一節(jié) 無形無象的神
第二節(jié) “由氣化,有道之名”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23199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s
緒論
一、研究的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相關文獻綜述
四、研究思路與章節(jié)概要
第一章 體用論與《易傳》的交織
第一節(jié) 早期體用論的兩種路徑
第二節(jié) 體用論與道器關系的結(jié)合
第三節(jié) 朱熹的體用論與道器關系
第二章 張載體用論及其易學背景
第一節(jié) “德,其體;道,其用”的體用論
第二節(jié) 從“乾坤言其用”看道器關系
第三章 氣與天——體用論的言說對象
第一節(jié) 氣能一有無
1、氣有陰陽與萬物一氣
2、太虛即氣
3、“太虛無形,氣之本體”
第二節(jié) 天唯運動一氣
1、張載之天與凡俗之天
2、“由太虛,有天之名”
第四章 神與化——清極之氣與其功用
第一節(jié) 無形無象的神
第二節(jié) “由氣化,有道之名”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2319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402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