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時代的人學向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16:21
【摘要】: 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一個重要的時代特征,無論是人們的物質經濟生活,還是精神文化生活都處于現(xiàn)代科技的統(tǒng)治之下。然而,隨著科技昌明所創(chuàng)建起來的龐大的物質世界的不斷擴張,科技的反人化也日益凸顯出來,人類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機與精神危機,使人類的幸福感、成就感大打折扣。于是反思科技成就對人的利弊影響,從而將科技發(fā)展與人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個重大時代主題便進入了人類的視野?萍枷蛑裁捶较虬l(fā)展至關重要,但這又從根本上取決于人類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及價值取向。因此,人類的困境不能歸咎于科技,而必須返回到人本身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方法論為指導,將人學放在科技時代的大背景下展開,從分析科技時代人類的生存困境入手,探討科技時代人學的新向度,構建一種新的人學觀,使人類明確自身的責任,,通過人類自身的完善,克服科技異化,引導科技發(fā)展真正的致力于人類的整體幸福。 全文共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本文的寫作背景:反思科技時代人類的生存困境。主要體現(xiàn)在人與自然、人與人、肉體與精神的分裂。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考察人類物質生活、社會生活、精神生活質量的參照。所以第一部分就從梳理科技的功過、展現(xiàn)科技時代人類的生存境遇入手,追問科技對人的價值。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點:具體探討科技時代人學的新向度。主要從人的內涵、人的位置、人的建設與發(fā)展幾個方面展開,試圖構建一種嶄新的、完整的人學圖景,使人類以一種新的存在觀、價值觀、道德觀、實踐觀指引自己的活動,以更人性化、更富有倫理精神及責任意識的實踐主體引導科技發(fā)展,實現(xiàn)科技發(fā)展與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 第三部分是構建新人學觀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新 人學觀可以使人類明確自身的責任,及時調整人類觀念及行為上的偏 頗,實現(xiàn)科技的人性化,實現(xiàn)人類的健康、有序、和諧的發(fā)展,走向 最佳生存。 正是基于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在科技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語境下解讀 科技時代的人學新向度,構建新的人學觀,展望作為類的人的最佳生 存之路,以實現(xiàn)科技發(fā)展與人的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本文不僅具 有理論意義,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B03
本文編號:2677626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B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峰;科學技術人學及其論域[J];科學學研究;1999年03期
2 伍光良;科學技術何以成為人本主義的殺手[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06期
3 陳文化,李立生;馬克思主義技術觀不是“技術決定論”[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06期
4 高中華;生態(tài)危機的技術內涵:對技術負面效應的評析[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05期
5 黃文貴;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人文尺度[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0年01期
6 劉仲蓓;科學發(fā)展與人學的新興[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9年01期
7 譚斌昭;科技時代應高揚人文精神[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09期
8 秦裕華;科學技術與人的主體解放[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09期
9 劉英;發(fā)展倫理學的價值革命[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07期
10 李蔭榕,張亮;社會信息化對人的主體性影響的二重效應[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年02期
本文編號:2677626
本文鏈接:http://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267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