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意象與身體圖式——具身認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22:50
【摘要】: 如果說20世紀60年代的認知科學研究是以計算機科學為基礎的話,那么到了20世紀80年代則轉向了以心理學和生物學為基礎的研究.進入21世紀,神經科學對認知科學研究的關鍵性和基礎性作用越來越突顯了出來。認知科學界對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視帶來的一個“效應”就是具身性在認知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引起學者們的關注。但是,如果對神經科學研究的重視走向了極端,就會將身體在人類體驗和認知中的重要作用僅僅還原為神經生物學上的過程.這是我們所要避免的。 盡管“具身性”在認知科學的研究中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熱點,但是目前國內對具身認知的研究還主要是建立在現(xiàn)象學分析的基礎上在概念層面對具身性進行探討.可是,單憑哲學和現(xiàn)象學上的反思無法精確地告訴我們具身性到底是如何在我們的認知中發(fā)揮作用的以及我們對身體的覺知在何種程度上并且是以何種方式進入到我們的意識內容中去的,因為當現(xiàn)象學遭遇非現(xiàn)象過程的時候,就自然而然顯現(xiàn)了其局限性。我認為想要深入探究身體是如何在我們的認知和行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我們就必須拋棄那種自下而上的用神經元機制來解釋任何事物的過于簡單的進路,同時也要拋棄那種自上而下的用認知狀態(tài)來解釋任何事物的過于復雜的進路,而訴諸于經驗性研究的哲學進路。本文試圖借助神經科學、生理學、行為科學、心理學等經驗性學科的研究成果,考察身體意象和身體圖式的不同功能,并進一步探討具身性是如何通過身體意象和身體圖式,以一種前意向性的方式對我們的行動和認知產生重要影響的。這是一種將哲學與經驗性的科學成果融合在一起的全新的、大膽的嘗試。 在這個方面,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理學案例和經驗科學實驗的探討將使我們受益匪淺;加衅珎群雎圆“Y的病人,盡管在身體意象上忽略了自己的半側身體,但是由于身體圖式系統(tǒng)仍完好無損,他們仍然能夠運用那部分被他們“忽略”或“遺忘”的身體完成意向性的身體活動;加袀魅肷窠涀铚“Y的病人,盡管身體圖式缺失了,但是在身體意象的幫助下,仍然能夠通過視覺和認知上的努力來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基本運動。這兩個案例有力地證明了,在心理學和哲學傳統(tǒng)上認為是同一的“身體意象”和“身體圖式”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盡管在具身的行為層面,兩者共同發(fā)揮作用、密不可分,但是我們卻有必要在概念層面對它們進行明確的區(qū)分,因為兩者在我們的具身性的知覺和行動中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身體意象不是一個心靈哲學范疇中的概念,它是一種精神建構、表征或關于身體的信念.它包括了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知覺經驗、信念、情感態(tài)度等三方面的內容.而身體圖式則是一種知覺-運動系統(tǒng)能力,它通過對身體姿勢和身體運動無意識的調適,使得世界中許多有意義的部分被整合到我們的經驗中。但是,我們卻不能將身體圖式的功能簡單地還原到神經生物學上的過程,因為身體運動的方式不但迎合了行動者的意圖,而且能夠支持或限制行動者在環(huán)境中的運動需要。 學術界普遍認為,身體意象和身體圖式是后天習得的。也就是說,它們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建立在我們所具有的對自己身體長期的知覺體驗之上的。這種傳統(tǒng)的觀點受到了經驗性科學研究成果的挑戰(zhàn)。一些先天性的缺肢患者也會出現(xiàn)幻肢以及新生嬰兒從出生之時起就能夠對他人的面部表情進行模仿的科學事實表明:從本質上來說,身體圖式是先天的;盡管身體意象內容本身不是先天的(受到社會、教育、習俗、文化的很大影響),但是構成身體意象的元素以及身體意象的基本框架是先天的;并且不同的知覺模塊之問先天地就能夠進行交互。在新生嬰兒對他人的面部表情進行模仿的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新生嬰幾不但對自己的臉部有著本體感受的覺知,而且在對自我和他人進行區(qū)分的同時,能夠意識到他人是和自己一樣的人。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卻因為它們先天的身體圖式、本體感受器、模塊交互能力、鏡像神經元等的存在而成為可能。 本文通過對一些病理學案例和經驗性科學實驗的分析表明了具身性在人類體驗和認知中的重要作用。其實,從人類語言的獲得和創(chuàng)造到包括判斷和隱喻在內的更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具身性的作用。而具身性對我們認知和體驗的作用正是通過身體意象和身體圖式系統(tǒng)的功能來實現(xiàn)的。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說,亞里士多德“人類的心靈是身體的一種表述”的觀點,在當代認知科學的研究中得到了確證.盡管我們可能意識不到,但是身體所發(fā)揮的前意向性功能使得我們能夠在周圍的環(huán)境中從事意向性活動并且在與他人和世界的交互活動中體現(xiàn)我們的人類本質。
【圖文】:
圖3.1.這組來自跟蹤掃描機器的照片記錄了一名2個多星期大的嬰兒正在模仿大人的吸嘴、張嘴、以及吐舌頭的面部表情。。在第二個實驗中,梅爾佐夫和摩爾對40名出生不足72小時的正常新生嬰的出生僅13.37個小時)進行測試。第二個實驗與第一個實驗的環(huán)境相似.和第一樣,每一個嬰兒都會學著大人的樣伸舌頭、做頭部運動(順時針頭部轉動),有條不紊地模仿大人在他們面前表現(xiàn)的動作。研究者將得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成兩組中的嬰兒單純地按照大人所做的做頭部轉動,,也就是說,大人所做的順時針在嬰兒做起來是逆時針方向的;而第二組中的嬰兒能夠進行真正的模仿:大人針方向的頭部轉動,它們也做自己順時針的頭部轉動.對比結果顯示,第二組數(shù)量明顯要多于第一組?梢妺雰阂呀浘邆淞顺醪降姆较蚋小8钊朔Q奇的是,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在新生嬰兒的模仿行為中還表現(xiàn)出某種憶能力:有的嬰兒還能夠先看著大人的頭部運動或面部表情,等大人做完了,
而巴特爾沃斯則給出了另一種聚焦于先天性生物學上的解釋.他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 (LcollardodaVinci)曾經繪制過一副嬰兒在母體中的發(fā)育圖,圖中顯示了胎)匕總是將腿部接近或接觸生殖器位置(下圖4.1).在手稿的注釋中,達·芬奇戲稱這是為了‘。防止胎兒尿尿”.在發(fā)育圖的旁邊達·芬奇特別注明了這個特殊姿勢功能:在懷孕后期,這個特殊的姿勢(雙腳放置在敏感部位)使得胎/L能夠在生殖器和腳之間保持姿勢的協(xié)調.達·芬奇只說出了事實的一半,在胎兒的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腿腳與生殖器的相近可能還是在體覺皮層中生殖器表征和腿腳表征相連的原因。。 v.5.Ramaehandran, ands.B一歐eslee,Phanromsinthe刀rasn:而bi叮rhe州沖teri韶oftlleHumanMind.Ncwyork: WillianlMon℃W, 1998.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N02
本文編號:2673320
【圖文】:
圖3.1.這組來自跟蹤掃描機器的照片記錄了一名2個多星期大的嬰兒正在模仿大人的吸嘴、張嘴、以及吐舌頭的面部表情。。在第二個實驗中,梅爾佐夫和摩爾對40名出生不足72小時的正常新生嬰的出生僅13.37個小時)進行測試。第二個實驗與第一個實驗的環(huán)境相似.和第一樣,每一個嬰兒都會學著大人的樣伸舌頭、做頭部運動(順時針頭部轉動),有條不紊地模仿大人在他們面前表現(xiàn)的動作。研究者將得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成兩組中的嬰兒單純地按照大人所做的做頭部轉動,,也就是說,大人所做的順時針在嬰兒做起來是逆時針方向的;而第二組中的嬰兒能夠進行真正的模仿:大人針方向的頭部轉動,它們也做自己順時針的頭部轉動.對比結果顯示,第二組數(shù)量明顯要多于第一組?梢妺雰阂呀浘邆淞顺醪降姆较蚋小8钊朔Q奇的是,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在新生嬰兒的模仿行為中還表現(xiàn)出某種憶能力:有的嬰兒還能夠先看著大人的頭部運動或面部表情,等大人做完了,
而巴特爾沃斯則給出了另一種聚焦于先天性生物學上的解釋.他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 (LcollardodaVinci)曾經繪制過一副嬰兒在母體中的發(fā)育圖,圖中顯示了胎)匕總是將腿部接近或接觸生殖器位置(下圖4.1).在手稿的注釋中,達·芬奇戲稱這是為了‘。防止胎兒尿尿”.在發(fā)育圖的旁邊達·芬奇特別注明了這個特殊姿勢功能:在懷孕后期,這個特殊的姿勢(雙腳放置在敏感部位)使得胎/L能夠在生殖器和腳之間保持姿勢的協(xié)調.達·芬奇只說出了事實的一半,在胎兒的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腿腳與生殖器的相近可能還是在體覺皮層中生殖器表征和腿腳表征相連的原因。。 v.5.Ramaehandran, ands.B一歐eslee,Phanromsinthe刀rasn:而bi叮rhe州沖teri韶oftlleHumanMind.Ncwyork: WillianlMon℃W, 1998.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N0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唐松林;范春香;;身體:教學世界蘊藏其中[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2 張林;周盈英;;關于西方身體意象研究的理論述評[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5期
3 董云;;論身體、音樂與音樂教育[J];四川戲劇;201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樊杰;體育作為教化之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董云;生態(tài)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麗;大眾傳媒對大學生身體意象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0年
2 張琳;具身視域下:重量與重要性的雙向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3 孫靜;卡羅爾人機交互理論的認知方法論[D];山西大學;2012年
4 王霽;身體意象狀態(tài)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D];武漢體育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67332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267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