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文化—徐復觀對中國文化性格的現(xiàn)代疏釋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23:28
【摘要】: 中國近代在“西學東漸”、“歐風美雨”的潤澤下,催生出持續(xù)不斷的文化論爭,對傳統(tǒng)文化命運的反思成了一批批學人肩負的時代課題。在社會局勢的刺激和中西文化的雙重涵養(yǎng)之下,一批所謂的現(xiàn)代新儒家誕生并壯大。在國共內(nèi)戰(zhàn)后流落在港臺與海外的現(xiàn)代新儒家中,徐復觀是杰出的一員。他在政治和學術之間的人格操守,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間的冷靜審視,在西學和中學之間的獨特視角,為后人重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現(xiàn)實性打開了一扇窗口。 徐復觀對中國文化所作的現(xiàn)代疏釋,是一種“返本開新”的工作!靶牡奈幕北恍鞆陀^視為中國文化性格特質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其儒家思想體系建構的綱緯和關鍵。 本論文鋪敘了近代文化論爭及現(xiàn)代新儒家產(chǎn)生的相關背景,分析了徐復觀走上文化救贖之路的原因及思想歷程,闡述了徐復觀對文化本質的理解,重點梳理了徐復觀所渭“心的文化”在傳統(tǒng)中的歷史演繹、價值體現(xiàn)及其現(xiàn)代意義。徐復觀認為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文化從先秦以來,是由形而上的天道不斷下落向人心和現(xiàn)實扎根的過程,由“心”作為文化根基開發(fā)出了道德主體、知性主體和藝術之心,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的道德價值、認知價值和藝術價值,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心”的進一步演繹落實為宋代新儒學中的陸王心學!靶牡奈幕钡默F(xiàn)代性在于,它不僅能夠為科學危機下的現(xiàn)代人類社會作補偏救弊的功用,而且,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所突顯出的對人的主體性的高揚,以及自由、民主和德治等思想,與西方的現(xiàn)代意識貫通,能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人類未來文化之路的開拓尋求新的方向。至于“心的文化”在歷史演繹過程所升發(fā)出的“憂患意識”,及“心的文化”對中國知識分子性格與命運的影響,在今天看來,仍有深刻的啟發(fā)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26
本文編號:2609719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建偉;徐復觀的中西文化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熊呂茂;肖輝;;論徐復觀的文化思想[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3 洪曉楠;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疏釋——論徐復觀的文化哲學思想[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李寶紅;梁啟超文化觀述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5 崔成成;;試論徐復觀“孔子人性論”思想的構建[J];晉陽學刊;2008年06期
6 若水;當代新儒家徐復觀“憂患意識”探微[J];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03期
7 劉長林;科玄論戰(zhàn):重建人生哲學的理論沖突[J];探索與爭鳴;2000年10期
8 李進超;略述徐復觀文化哲學之基點[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劉毅青;;現(xiàn)代危機中的中國經(jīng)典解釋——以徐復觀為例[J];浙江學刊;2008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麗;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論[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09719
本文鏈接:http://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260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