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yī)什么時候傳入中國_西醫(yī)在中國的發(fā)展史_[歷史]晚清西醫(yī)在中國(藥聞動態(tài))
本文關鍵詞:晚清西醫(yī)在中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歷史]晚清西醫(yī)在中國
晚清官員請傳教醫(yī)師看病,在當時是公開的秘密。林則徐就曾請西醫(yī)治療過疝氣。清人筆記記載,林則徐臨終大呼“星斗南”三字而卒。今人考證,“星斗南”正是閩語“新豆欄”,傳教士在廣州的醫(yī)局所在地。西醫(yī)的震撼力,由此可見一斑。
一段重要的歷史細節(jié)
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對傳教事宜只字未提。1844年7月3日簽訂的《中美望廈條約》,寫進了與傳教有關的內容。其中寫道:“合眾國民人在五港口貿易,或久居,或暫住,均準其租賃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樓,并設立醫(yī)館、禮拜堂及殯葬之處”。“禮拜堂”三字,意味著美國傳教士獲得了在通商口岸進行宗教活動的自由。這是近代不平等條約中第一次出現的與傳教有關的條款。對于這一內容的加入,參加條約談判的美國傳教士伯駕,事后在耶魯大學神學院的一次講演中,透露了其中的細節(jié)。伯駕說,中美代表在望廈村談判時,討論到條約第17款,涉及在通商口岸的商務和住宅、墓地及醫(yī)院的租地問題,參加談判的中方隨員潘仕成建議加進“禮拜堂”這一補充性條款。這是在伯駕看來最為重要的條款。
潘仕成為什么要提議加進這一條款呢?潘仕成原本為十三行商人,因其“與米利堅商人頗多熟悉,亦素為該國夷人所敬重”,因而被耆英調至衙署專理夷務。潘仕成父母曾是伯駕的病人,對伯駕有感激之情。
潘仕成對西方人的風俗人情有較多的了解,認為中國人不可能以自己的禮俗習慣來改變西方人的傳統,他因此提議加進這一內容。
潘仕成是小小的隨員,他的提議固然有影響,但關鍵性人物是兩廣總督耆英,他為什么會接受這一條款呢?原來,耆英也是伯駕的病人。
據記載,,耆英因患皮膚病,曾通過馬儒翰請伯駕幫助醫(yī)療,后又派隨從向伯駕講述病情。伯駕精心為他配好藥方,使他病情明顯好轉。耆英多次在公眾場合贊美醫(yī)藥傳教,并手書條幅“妙手回春,壽世濟人”,贈給伯駕。
看來,有關內容的加入,與參加談判的中方代表對西醫(yī)的情感有關。
其實,請伯駕看病的不只耆英,兩廣總督、廣東巡撫衙門的大小官員,直接請伯駕治病的人為數不少,清政府官員請傳教醫(yī)師看病在當時不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此前,欽差大臣林則徐就曾請伯駕看病。當時,林則徐托人與伯駕聯系兩件事,一是討教西國有無戒鴉片的特效藥,二是問伯駕如何治療疝氣病。前者為公,后者為私。伯駕回答,治鴉片癮無特效藥,治疝氣病有辦法,但要病人親自來。林沒有去,但他派了個替身,取回了幾只疝氣袋,用了以后,病情明顯好轉。于是,林則徐成了伯駕醫(yī)務檔案中的第6565號病人 ......
百拇醫(yī)藥網
您現在查看是摘要頁,全文長 9495 字符。
本文關鍵詞:晚清西醫(yī)在中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660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xiyixuelunwen/7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