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與探索:英國烏托邦文學的嬗變
發(fā)布時間:2020-07-05 07:24
【摘要】:自從人類社會開始,人們就一直試圖逃避充滿痛苦的現(xiàn)實生活,向往完美的生存狀態(tài)。這種已經內化到人類生存經驗中的期待,被當今人們稱為“烏托邦情結”,并通過各種文學形式得到盡情展現(xiàn)和抒發(fā),由此便產生出烏托邦文學。幾乎每一個民族的文學寶庫中都有烏托邦文學的蹤跡,它形成了世界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烏托邦文學發(fā)展至今,歷經興衰,不斷豐富、完善,其影響早已超越文學本身而深入到了其他意識形態(tài)領域,甚至人類社會的生活實踐。對這樣一種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文學類型,確實需要展開系統(tǒng)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在其小說《烏托邦》中,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造出“烏托邦”這個詞,自此人們開始自覺地對這一文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而在整個西方烏托邦文學作品的名單中,英國作家、作品又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并且在每一個發(fā)展階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鑒于英國烏托邦文學的獨特地位,我們對西方烏托邦文學的清理便從英國文學開始,并以它作為樣板。 目前國內在這一領域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們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意義的觀點,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研究的盲區(qū)。目前的研究是片斷的、孤立的,雖然對某個時期、某位作家、某部作品可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對他們之間有機關聯(lián)的重視;研究視域不夠寬闊,焦點只集中在屈指可數的幾部經典作品上,而一些在烏托邦文學發(fā)展史上意義重大的作品被忽略;烏托邦文學的文體常被局限于小說文本,對其他體裁,如詩歌、戲劇、散文等缺乏必要的關注?傊,對英國烏托邦文學的梳理和分析,還缺乏全面、深入、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561
本文編號:2742293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561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于云玲;難以維持的平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李丹;烏托邦思想研究:理論探微·發(fā)展脈絡·殊異甄析[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豆利君;烏托邦文學的審美特征及精神內涵[D];齊齊哈爾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4229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xiandaiwenxuelunwen/274229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