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現代文學論文 >

日本漢詩研究新論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22:52
【摘要】:日本漢詩從公元7世紀中葉誕生,到20世紀初期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日本漢詩不僅體現了中日兩國之間源遠流長的文學交流,成為兩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也在東方各民族文學乃至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學關系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同時,它也為我們今天的比較文學提供了廣闊的研究領域。本論文所研究的“日本漢詩”指古代日本人用漢字(漢語的書寫形式)創(chuàng)作、借用中國的人物和事物典故,并且具備中國格律詩的形式的詩歌。 本論文嘗試從“文體學”的角度對日本漢詩與中國古典詩歌以及日本民族文學樣式進行比較研究:將日本漢詩作為一種“文體”,研究“文體意識”對日本漢詩的開端、發(fā)生和發(fā)展流變過程所起的作用,即始終從文體的形成與變遷的視角來考察日本漢詩。 引言部分首先對日本和中國的“漢文學”和“漢詩”概念進行了厘清和界定,然后歸納介紹了日本漢詩四個發(fā)展階段的主要特點及代表性詩人和作品,最后對本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主要內容進行了闡述。 第一章將日本漢詩置于古代東亞漢文化圈的背景之中,指出日本漢詩是古代中日文化乃至于東亞各國文化交流的產物,而由于中國古代文化繁榮發(fā)達的強勢地位,交流的媒介則是以東亞漢文化圈的共通文字——漢字“組合”而成的、具有儒家深厚思想根基的“漢詩”。 第二章強調日本封建國家統(tǒng)治集團的意識形態(tài)對于日本漢詩尤其是早期漢詩的支配地位:代表一定權力符號的漢詩,既符合他們治國為政的政治需要,又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文化資本;同時也指出了意識形態(tài)的隱秘性和文學的情感性之間多元互動的復雜關系在日本漢詩中的表現。 第三章對日本漢詩與中日文學傳統(tǒng)的關系進行了論述。特別指出,封建國家建立之初的日本需要有能夠表現建功立業(yè)、政治教化等特定內容的文學樣式,封建文人也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313.07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唐千友;;日本漢詩中的富士山形象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2 唐千友;;漢詩的東漸與流變——日本漢詩[J];學術界;2011年0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柏闖;比較視域下的日本漢詩“風雅”溯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7069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xiandaiwenxuelunwen/27069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06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