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漢語史的與連接范疇相關的概念空間
本文選題:語義圖 切入點:概念空間 出處:《當代語言學》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漢語史及跨語言的語料考察,驗證并修正了Malchukov(2004)、王慧萍和潘秋平(2011)構建的與連接相關的概念空間,構建了一種擴展的、包含更多功能節(jié)點的連接范疇概念空間。首先,本文對某些功能關聯(lián)模式的已有結論進行了辨正。譬如"平列、追加、遞進"之間的關聯(lián)模式,以及"對比、修正、轉折"之間的關聯(lián)模式。其次,本文細化了一些功能節(jié)點,并建立了這些節(jié)點與其他節(jié)點的關聯(lián)模式。譬如從"轉折"關系析出"限制"節(jié)點,同時細化了"條件"節(jié)點,將之分化為"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假設條件",并認為"轉折"可通過"限制"義而與"充分條件、假設條件、必要條件"間接關聯(lián)。另外,本文還離析了"選擇"關系,將之分為"任意選擇"和"極性選擇"兩個節(jié)點,考察發(fā)現(xiàn),雖同為"選擇"關系,但這兩個功能并不直接相關,而各自與其他功能直接關聯(lián)。最后,本文增加了一些新的關聯(lián)模式。如"讓步"同"遞進"具有相似性,兩者直接相關。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cross language corpus, verified and modified Malchukov (2004), Wang Huiping and Pan Qiuping (2011) construct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space related, construct an extended, contains the connection category concept more space function node. Firstly, this paper has a conclusion on some functions of association pattern the discrimination. For example "on additional associ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progressive ", as well as contrast correcti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de of turning". Secondly, this paper detailed some function nodes, and established a correlation model of these nodes and other nodes. For example, from the "turn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limit" nodes, at the same time refinement of the Condition node, be divided into "sufficient conditions, necessary conditions, assumptions, and that the" turning point "by the" limit "and" righteousness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assumptions, necessary conditions indirectly.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isolated" Select ", will be divided into" free choice "and" polarity "two nodes,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same as the" choice ", but these two functions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and their direct association with other functions. Finally, this paper adds some new association patterns. Such as" concession "with the" progressive "is similar, both are directly related.
【作者單位】: 大連大學文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功能-類型學取向的漢語語義演變研究”(14ZDB098) 大連大學博士啟動基金“語義圖模型與漢語史中的虛詞多功能用法研究”(2014QW07)資助
【分類號】:H1-0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慶峰;《閱微草堂筆記》之漢語史資料[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06期
2 裴昕月;;“同志”義在現(xiàn)代漢語史上的演變[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李慧賢;;從漢語史的角度看人體詞語的特點[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趙愚;人類認知的背景關聯(lián)世界[J];求是學刊;1992年04期
5 韓靜;周鎖英;;試論順應—關聯(lián)模式下的閃避回答[J];作家;2011年08期
6 單俠;;關于漢語史分期的一點思考[J];前沿;2009年02期
7 潘允中;;從漢語史看語言發(fā)展的內因[J];學術研究;1962年01期
8 孫玉文;筒評王傳德、尚慶栓“合著”的《漢語史》[J];古漢語研究;1998年01期
9 孫玉文;漢語史變調構詞研究[J];古漢語研究;1999年04期
10 高純;;評《漢語史通考》[J];語文學刊;2006年1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黃青娥;漢越復句關聯(lián)標記模式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瀟瑩;順應—關聯(lián)模式下雙關語的語用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林洋子;網絡建議中的身份與不禮貌關聯(lián)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3 陳俊凌;關聯(lián)—順應模式下話語刻意曲解現(xiàn)象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寧博;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順應—關聯(lián)模式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5 劉元玲;以問答問的認知機制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4年
6 曹璐萍;政治語篇中滑頭語的順應關聯(lián)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胡海麗;語用標記關聯(lián)模式下中美父母拒絕子女請求策略的差異[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8 王方;廣告語言的順應關聯(lián)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09743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yilunwen/yuyanyishu/160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