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藝術精神
發(fā)布時間:2020-11-19 11:40
晚明時期,社會政治經(jīng)濟劇烈震蕩,文化思潮狂飆突進。人文主義和經(jīng)世致用思想兩大潮流的互動融匯,影響了藝術家的文化心態(tài)和藝術個性,甚至也表現(xiàn)在他們感性的思想和沖動的情致之中。易言之,追求個性解放、張揚自我意識,已成為晚明社會文藝思潮中的一個主流。 本文的研究對象徐渭(1521-1593),是中國文化史上一位頗具典型意義的人物,也是文學和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徐渭一生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但他的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卻贏得了晚明文學家的服膺,甚至以為“有明第一”(袁宏道《徐文長傳》)。晚明文化思潮對徐渭的影響,不僅是藝術成就的發(fā)揮、自我意識的張揚,而且更表現(xiàn)在精神的體悟和詩興的關懷上。徐渭的藝術精神,至今仍能激發(fā)后學,不絕寰響。 徐渭在詩文、書畫、戲劇、聯(lián)謎等方面均成就斐然。本文以其藝術成就和坎坷人生為主線,以畸狂之性、禪悅之趣、儒道之境、本色之真、煙云之興為題,逐層解讀其藝術精神。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其置于一定的歷史文化思想背景中,試圖對他作出其它各種新的詮釋。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晚明文化生態(tài)中的徐渭”,從晚明士商互動、結社之風、狂禪思潮、三教合流等文化背景,分析徐渭與時代之關系。 第二部分“坎坷人生”,不止敘述徐渭的生命境遇,更力圖以知人論世之法,探尋徐渭生命的人文精神和價值意義。 第三部分“畸狂之性”,“畸狂”是徐渭藝術成就開始走向頂峰的人格標志,故本處先回溯狂狷性情的產(chǎn)生及其文化史意義,進而探究畸狂之性對其藝術成就的影響。 第四部分“禪悅之趣”,先闡述晚明士子對心學與禪宗的心體神悟,推動了晚明禪悅之風大熾,然后探索禪悅風氣對徐渭藝術精神和文化性格的熏染。 第五部分“儒道之境”,著重論述儒道對個體生命的影響和意義,不僅在學術方面徐渭有大量的理論研討,而且以此為認識基點,引發(fā)了他的生命活力和藝術生機。 第六部分“本色之真”,以晚明文學思潮為基本視域,以徐渭藝術個性和自由情感為楔入點,論述他的“本色”論和“真我”說的具體涵義,以說明他在文化史上的獨特意義。 第七部分“煙云之興”,主要介紹徐渭書法和繪畫藝術的高超成就,都以個性與人格的體現(xiàn)為基礎,從而形成他特殊的藝術風格和自由精神,并最終回歸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審美范疇,揭橥其藝術精神特點及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學位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內容提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晚明文化生態(tài)中的徐渭
二 坎坷人生
三 畸狂之性
四 禪悅之趣
五 儒道之境
六 本色之真
七 煙云之興
八 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89987
【學位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內容提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晚明文化生態(tài)中的徐渭
二 坎坷人生
三 畸狂之性
四 禪悅之趣
五 儒道之境
六 本色之真
七 煙云之興
八 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鄭恩玉;徐渭戲曲與戲曲論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鳳雪;徐渭的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袁薇;明中晚期文人飲茶生活的藝術精神[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洋;徐渭大寫意繪畫風格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4 李曉蕾;徐渭“本色”論的理論內涵及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8998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shull/2889987.html